龙的原型真的是蛇?为何说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东西方龙谁更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4:54 1

摘要:2024年初,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龙年特别版手机壳在华人世界引发热议。有网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而苹果设计中的龙形象与此不符,实为“指蟒为龙”。

2024年初,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龙年特别版手机壳在华人世界引发热议。有网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而苹果设计中的龙形象与此不符,实为“指蟒为龙”。

也是由此一场关于龙的文化认同讨论就此展开。

与此同时,在2025年下半年,随着河南卫视《常识中国》节目“龙生九子”系列的热播,以及国内外对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后新一轮龙年文化的期待,关于“龙到底是什么”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那龙到底是什么?

实际放眼十二生肖,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其他生肖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早在8000年前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我们的先民就用石块堆塑出近20米长的龙形,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龙形象。

简单来说,龙的形象并非一蹴而就。考古发现显示,中国龙的形象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距今80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一条用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的龙长达近20米,形态粗犷而生动。

红山文化中的“C”形青玉龙,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原名“大蛇”,后来逐渐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鬃毛、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而蛇便是作为龙的原型的生物学基础!古人将龙、蛇视为同类,如《易·系辞》中所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蛇无足却能快速移动,蜕皮更新,这些特性在先民眼中充满神秘色彩。龙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最后是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的融合。

好比商周之龙、春秋战国之龙、秦汉之龙、隋唐之龙、宋元之龙、明清之龙,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风格。

而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并非偶然。在中国早期社会,龙被视为雨水之神,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人们通过祭龙祈雨,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龙与帝王崇拜的结合始于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形成,龙逐渐成为帝王象征。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高祖刘邦自称“赤龙之子”。

宋代以后,龙的形象与皇权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等级区分。

从《山海经》到《聊斋志异》,龙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汉语中含有“龙”的词语遍及天文、地理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龙舟、龙灯、龙井茶等。

而光是与龙相关的成语约有300条,如藏龙卧虎、车水马龙、龙马精神等,民俗活动中的龙文化生动活泼。舞龙、赛龙舟等民俗活动源远流长,至今仍充满活力。

宋代《梦梁录》中已有关于龙灯的记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可见“龙”在中国文化里极具地位,但中国有龙,西方也有龙,这东西方的龙又差别在哪,是一个吗?

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与中国龙截然不同。西方龙“拥有强壮的身躯,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和一条长长的尾”,用四只强而有力的脚步行,用一对像蝙蝠翼的巨翼飞行。

西方龙被视为邪恶的化身,象征着混乱、贪婪和破坏。这种观念部分源于基督教教义,其中龙常被等同于撒旦,象征着人类需要克服的罪恶和试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龙通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力量和好运,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龙掌控着水的力量,能够带来雨水,因此与农业生产和繁荣紧密相关。

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西方龙和中国龙可能同源。闪米特人一支创立的犹太教中,Seraphim就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其词源意思与中国的龙一样,都源于“大蟒”。

但你若说谁最是“正能量”,那自然便是中国龙,中国龙文化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融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和独立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如今来想,如果十二生肖中没有了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符号,怕是连接几千年的文化血脉与身份认同也要“丢”了。

参考资料:

东西问·龙年春节丨施爱东:东西方文化中,龙形象有何异同?——绍兴网

苹果龙年手机壳被指“指蟒为龙” 蟒和龙如何区分?民俗专家解读——央广网

有風來丨盤盤“龍圖騰”,這些“龍”知識請查收——中国网

来源:沈百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