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67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久前,一位29岁的女性朋友在单位体检时查出HPV阳性,整个人都懵了。她告诉我,自己连饭都吃不下,脑袋里全是“宫颈癌”“不孕症”“病毒一辈子治不好”这些词。说白了,她被HPV三个字吓得不轻。
其实,她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对HPV缺乏了解,掉进了各种“信息陷阱”。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哪些关于HPV的“说法”,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误解?
HPV确实和宫颈癌有关系,这是医学界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了HPV,就等于拿到了“癌症入场券”。
人类的免疫系统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研究显示,90%以上的HPV感染能在1到2年内被身体自行清除,连药都不用吃。一些年轻女性感染后什么都不做,过几个月复查就已经转阴。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持续感染高危型HPV”,这才可能在几年后发展成病变。但这类情况并不常见,而且是有机会早筛查、早发现、早处理的。
所以,感染HPV不等于癌变,更不是终身携带的“绝症”。
网上有些声音,把HPV感染污名化,说成是“不检点”的标志。这种说法不仅没有医学依据,还极具歧视性。
HPV是一种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传播的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性行为混乱”的人才会感染。
事实上,一生中约80%的性活跃人群都会感染HPV。哪怕你只谈过一个恋爱对象,只要有过接触,就可能成为病毒的“过客”。
更别说一些低风险型HPV还可以通过共用毛巾、私密剃须工具等传播——这和“私生活”无关,只和病毒的“顽皮”有关。
所以,感染并不可耻,也不是道德问题。
很多男性听说HPV,第一反应是:“这是女人的事,跟我没关系。”但事实上,男性不仅可能感染HPV,还可能传播它。
更严重的是,部分高危型HPV还与男性的肛门癌、喉癌、阴茎癌等相关。虽然这些病比宫颈癌少见,但并非罕见病。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更高,风险更集中。
此外,一些低危型HPV还会引发尖锐湿疣,这是一种极易复发、治疗过程痛苦的病毒性疾病,很多男性因此备受折磨。
所以,别再以为自己是“局外人”。HPV防护,从来都不是性别问题,而是健康意识问题。
不少女性一查出HPV阳性,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问题就是:“我还能生孩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HPV感染本身不会直接影响怀孕能力,也不会直接导致不孕。事实上,很多女性在感染期间成功怀孕、顺利生产,孩子也完全健康。
当然,对于已经出现高级别病变或正在接受宫颈治疗的女性来说,可能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判断是否推迟怀孕计划。但这属于个体化管理,并不是“一刀切”的禁忌。
别让“不能生孩子”的恐惧,把你逼进绝望的角落。感染HPV,不代表你失去了做妈妈的权利。
有人打了HPV疫苗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百毒不侵”了;也有人因为超龄或没抢到九价疫苗而自暴自弃。这两种态度,其实都不科学。
首先,HPV疫苗确实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对未感染人群效果最佳。九价疫苗可以覆盖9种常见的HPV亚型,二价和四价也各有优势。
但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HPV,也无法“清除”已经感染的病毒。如果你已经感染某个亚型,疫苗对它就起不到保护作用。
所以,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疫苗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不少人至今还认为HPV疫苗是“20岁以前女孩的专利”,错过了就没机会了。其实,中国药监局早已批准HPV疫苗适用于9~45岁的女性,部分疫苗甚至延伸到50岁。
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高风险男性人群(如男男性行为、免疫力低下者)同样可以接种疫苗,以降低相关癌症和尖锐湿疣的发生风险。
所以,只要你还没感染疫苗覆盖的HPV亚型,就还有接种意义。
别再纠结“我是不是太晚了”,你永远不会比预防更晚。
HPV从来不是“绝症”,但被误解和恐惧裹挟的它,确实让很多人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如果有一点要你记住,那就是——别怕知道真相,怕的是被谣言控制判断。
感染了?别慌,去正规医院做分型检查,听医生安排。还没感染?更好,考虑接种疫苗、规律体检,提前预防。
HPV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它。你不需要“吓瘫”,你需要“搞懂”。
参考资料: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宫颈癌防控策略研究报告》. 2023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说明书》. 2024年发布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宫颈癌筛查与管理指南》. 2022年修订版
来源:纵观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