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被欲望压得喘不过气,被坏情绪缠得身心俱疲,或是因为追求完美而过度劳累时,身体都在默默承受这些伤害。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夜里总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满是焦虑;
一换季就容易感冒低烧,甚至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总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就算睡了很久,也还是没精神;
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尤其是突然站起来时,甚至会两眼发黑……
这些,其实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当你被欲望压得喘不过气,被坏情绪缠得身心俱疲,或是因为追求完美而过度劳累时,身体都在默默承受这些伤害。
很多时候,身体的不适,不过是心上的负担。
没有无缘无故的生病,当身体开始“报警”,不妨试着放下。
心态平了,情绪顺了,身体才会慢慢恢复。
正如那句话说的: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放下欲望,轻享人生
有一个朋友,近几年总犯胃痛。
为了升职加薪,她经常熬夜到两三点,还总把自己逼到极限。
焦虑成了常态,一焦虑就拉肚子。
医生跟她说:“我治得了你的胃病,却治不了你的欲望。再拿命换钱,华佗再世也帮不了你。”
这番话像一记耳光,把朋友彻底打醒。
无独有偶,《妯娌》一书中,主人公许平为了更好的生活,经常熬夜加班,无视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最后得了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3+,肌酐飙到200多,整个人肿得不成样子。
来看望他的男同事叹气:
“去年体检,你就发现尿蛋白了。我让你好好查一查,你还不肯。唉,不是都说了吗?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面跟着的0。1没有了,0就毫无意义!”
幸好,许平后来换肾成功,侥幸逃过一劫。
但医院的一项项检查、一瓶瓶输液,还有大量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从那以后,他格外珍惜生命、爱护身体,不再被外物牵绊,而是戒掉浮躁,用心感受每一天。
《万病之源》中有言:
“人会生病,生病就是在踩刹车,叫你减少欲望,减轻消耗,把关注外界的精神,回收到身体修复上来。”
面对高糖高油的美食,浅尝辄止;
面对消耗自己的圈子,主动远离;
面对名利场的诱惑,放下执念……
适当的欲望能激发斗志,但过度的欲望只会让人患得患失,成为拖垮身体的累赘。
就像诗人泰戈尔说的:“如果鸟儿的翅膀绑上了金子,那么它肯定飞不高。”
多关注自己内心,少纠结外界得失。
这样才能知足常乐,挣脱欲望的枷锁,让自己心绪安宁、心境澄明,守住本真、心无挂碍。
松绑情绪,放过自己
有个女性朋友,对家庭一直尽心尽职,不料老公却出轨了。
即便最后是她主动提了离婚,也始终陷在被抛弃的痛苦里走不出来。
每天以泪洗脸,觉得自己的世界彻底坍塌了。
她反复质问自己:
“我那么优秀,为什么我的婚姻这么失败?”
“为什么他要背叛我?”
“他凭什么这么对我?”
以前从不长结节的她,后来居然查出甲状腺结节3级,乳腺结节2级。
痛定思痛后,她逼着自己停止悲伤愤怒,把注意力从坏情绪上移开。
她开始疯狂学习、健身、写日记疗愈自己,闲暇时就去各地旅行,还意外遇到了合拍的人。
视野越来越开阔后,前夫出轨那点事,在她眼里变得无足轻重。
《黄帝内经》中说: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读懂身体的疾病信号》中的研究也显示:
心身疾病在内分泌科的患者中占比为75.4%,心血管内科中占60.3%,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约有1/3患有心身疾病。
我们常见的很多病,比如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胃溃疡等,都受心理应激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并因此发病、恶化。
别帮着坏情绪欺负自己。
和情绪握手言和,保持心情愉悦,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放下坏情绪,就是放过自己。情绪好了,人生自然顺了。
就像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好的情绪带你进天堂,坏的情绪带你住牢房,甚至会住进十八层地狱!”
别让坏情绪肆意蔓延。
不如积极调整心态,让心胸更宽阔、心境更平和。
人生本就有晴有雨,学会释放忧愁,化解怨气,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告别完美,活成70分
安布尔·雷是公认的天赋型作家,写出过《焦虑你好》这样的代表作。
但她的才华,差点被完美主义毁掉。
她不允许自己的作品有一点瑕疵,经常愤愤不平地毁掉那些她认为“不完美”的作品,还会因此抑郁好几天。
久而久之,她无法入眠,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求助医生。
医生告诉她,她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追根溯源,安布尔·雷意识到,是完美主义让自己陷入了痛苦的恶性循环。
现实里,很多人和她一样,总想着万事尽善尽美。
对孩子苛求完美,动辄打骂,却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拖延,越来越叛逆;
对伴侣百般挑剔,放大对方的缺点,总是试图去改造,最后婚姻亮起红灯;
对自己要求极高,凡事亲力亲为,容不得一点小差错,总是陷入自我批评,甚至全盘否定自己……
《三联生活周刊》曾发文指出:
完美主义可能危害健康和生命。消极的完美主义不仅和进食障碍、自杀念头、抑郁、焦虑、拖延行为存在关系,还会导致精力衰竭、疲劳、头痛等身体症状,还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一个诊断标准。
《怪癖心理学》的作者也强调了完美主义给人带来的危害:
完美主义者容易陷入各种嗜癖行为中,比如变成工作狂,患上暴食症及反复呕吐,沉溺于减肥,自虐或是虐待别人,出现酒精依赖症等。
完美主义虽然能催人奋进,但更多时候,它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精神内耗。
其实摒弃完美主义并不难: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纠结沉没成本;
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少在意别人的眼光;
多重视过程,少执着于结果,坦然接受70分的人生;
推己及人多包容,少些斤斤计较……
允许自己犯错,允许意外发生,也允许别人如其所是。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顺其自然,方得安然。
写在最后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有养生的尽头,其实都是养心。
学会放下,把自己从沉重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坦然接纳生命里的得失。
如此,身体才能轻装上阵,即便偶尔生病,也能霍然而愈。
心安日子稳,心定家常香,心宽病自远。
来源:涂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