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一定在深秋,可这种病爱在深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1:23 1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A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柯萨奇病毒A6型(CV-A6型)。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潜伏

10月的无锡

迎来了深秋

恰是桂花飘香

银杏金黄的好时节

本该尽情享受这秋天的浪漫

可学校里孩子手上的小红疹和突然的高烧

手足口病又来刷一波存在感了

手足口病的“简历”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A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柯萨奇病毒A6型(CV-A6型)。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可通过消化道、密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大多数患儿恢复情况良好,通常一周左右就能完全康复,少数儿童发病后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循环系统,甚至导致死亡。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

手足口病的“季节性返场”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高发期。截至10月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6万余例,仅9月份全国手足口病共报告了15万余例,较8月份升高55.00%[1];2025年9月江苏省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0530例,手足口病报告发病4188例,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39.78%[2],手足口病一跃超过流感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成为丙类传染病新的“老大”。

根据我市历年的监测结果显示,5-7月份为我市手足口发病的高峰期,10-12月份有一小高峰。鉴于国庆假期结束,小学、幼儿园学生返校,易感人群接触增多,近期气温适宜潮湿等因素,我市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9月报告病例数较8月份升高57.95%,上升态势明显

秋季肠道病毒的“变形记”

我市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流行优势毒株正从CV-A16型向秋季新晋“黑马”CV-A6型转换。参考河南疾控的报告,两种毒株引发的症状差异明显: CV-A16型皮疹集中于手、足、口、臀,多为斑丘疹或疱疹,液体少、无痛痒,发热无特殊规律;CV-A6型皮疹更广,波及膝盖、肘部及躯干,以硬斑丘疹为主,伴疼痛痒感,可能出现大疱,发热多为中低热,痊愈后偶有脱甲。5岁以下儿童尤其需要重点防护。

图源:网络

手足口病不可怕,

这份“防护秘籍”请收下

1

第一招:疫苗护体

目前有EV-A71型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A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5岁孩子尽早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2

第二招:症状辨认

典型症状:发热+手、足、口、臀疱疹。

非典型症状:CV-A6型可能只有膝盖皮疹+轻微发热,CV-A16型可能只在脚底长几个小疹子。家长每天睡前仔细检查孩子全身,重点查看指甲缝、肛门周围。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3

第三招:卫生“铁三角”

勤洗手:用肥皂搓够20秒(唱两遍《生日快乐》),外出回来先洗手,别让“病毒搭便车”。

要消毒:玩具、门把手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注意!酒精对肠道病毒无效,必须用含氯或过氧乙酸类消毒剂。

常通风:每天开窗两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让病毒多“喝西北风”。

4

第四招:距离产生美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场所。一旦患儿确诊,不可带病上学,以免交叉感染。必须居家隔离,隔离期通常为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

这些误区要避开

1

只要出过疹子就能终身免疫❓

真相:肠道病毒有20多种,感染过CV-A16还可能得CV-A6,防护不能停!

2

疱疹破了会留疤❓

真相:手足口病皮疹不会结痂,痊愈后皮肤光滑如初,CV-A6造成的脱甲也是暂时的(2-4周)。

3

中药泡澡能预防❓

真相: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任何药物或偏方可以预防,老老实实做好洗手和疫苗接种才是王道。

深秋手足口病虽然又来“煞风景”

但预防永远是最好的“疫苗”

只要我们掌握

“疫苗接种+勤洗手+早发现”的黄金三招

就能让孩子秋天安心上学

健康成长!

参考来源

/健康科普/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