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同一航母连坠两机,美方急撇清“独立事故”,仍难服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2:30 1

摘要:10月26日,南海上空连续发生两起美军机坠海事故:一架“海鹰”直升机在执行航母例行任务时坠毁,3人获救;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2人获救。两架飞机均由同一艘“尼米兹”号航母起飞,事故间隔不到一个小时,发生在西沙群岛以东的公海。接连发生的近距

10月26日,南海上空连续发生两起美军机坠海事故:一架“海鹰”直升机在执行航母例行任务时坠毁,3人获救;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2人获救。两架飞机均由同一艘“尼米兹”号航母起飞,事故间隔不到一个小时,发生在西沙群岛以东的公海。接连发生的近距离事故使中国人集中目光。

美国方面迅速通报称,为两个独立事故,没有人员伤亡、互不关联,没有公开更详细的故障原因、打捞和调查信息、航迹或者天气数据。对敏感海域的敏感事故保持克制披露,反而会加大外界的猜测。为什么在南海高强度活动、在别人家门口秀存在,也遭到公众质疑?舆论一面嘲笑其拉胯,一面又提醒各国都曾经出现过军机事故。

同一艘航母、同一个海域、极短的间隔,偶合虽然可能,但是太巧了。是否存在维护问题、 训练强度过高,或者海空电磁环境复杂度超出预期?外界联想到电子压制、脉冲干扰等技术因素,但是没有证据不能下结论。美军坚持的独立事故既是表态也是给调查留了余地。

航母本身就是系统工程,飞行甲板是高危工位;天气、海况、风向、升降机窗口、弹射和回收参数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再加上平台老化的压力,尼米兹号上世纪七十年代服役,正在接近退役的时间点,老舰可以参战但是抗风险的能力小。

弹射技术上的差异也对安全边界产生影响: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美军尼米兹级采用蒸汽弹射,维护与能效均不占优势;而福特级虽然已经电磁化了,但是尼米兹级无法换血。技术先进并不意味着零事故,高密度出动必然伴随着概率博弈。

海上长时间部署、昼夜连续起降使飞行员、甲板员、机务、气象和塔台人员长期处于极限工作状态;疲劳、沟通和流程中的小失误都会使风险增加。表面上“两个独立的”事故,背后是同一个压力源—强度过高、条件复杂、冗余不足。此推断需要数据来支持,目前还不能确定。

24年前南海上空就发生过震动世界的撞机事件,今日南海雷达更加密集,传感更加丰富,频谱更加拥挤,灰色地带博弈常态化。一旦出事,信息传播就更快,舆论浪潮随之而来。即便美方称与冲突无关,外界也会将其放在地缘大棋盘中重新衡量:动机、手段、后果都会被重新衡量。

该事故给各方敲响了警钟:海上安全不单是装备的较量,也是规则的较量。海上相遇规则、热线沟通和摩擦降级机制,考察双方的心态与专业性。在中国家门口,容错空间小,来者目的与边界要更清晰、更稳健。

两起事故的原因,目前没有权威的答案。机械故障、飞行操作、气象因素、电磁环境、人为疏漏等都有可能是单独存在或者叠加出现的。既然美国说这是一次孤立事件,那么它就要给出可以核验的证据并公开应该公开的数据,否则无法服众。我们不能被“神秘力量”牵着鼻子走,应该看到事实,等待报告,保持判断。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