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你知道吗?今年的流感并不简单。根据最新通报,河南多地已出现散发病例,且病毒毒株已发生变化,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症状重,来势猛。
流感毒株变了,病例已经散发出现,疫苗接种窗口正在关闭,5类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
为什么你觉得“只是感冒”,却可能正在危及身体更深层的健康?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这一轮流感高峰?5类人群的防护建议,一定要认真看完。
天气刚凉几天,不少人就开始咳嗽、发烧,以为是换季感冒。
可你知道吗?今年的流感并不简单。根据最新通报,河南多地已出现散发病例,且病毒毒株已发生变化,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症状重,来势猛。
这不是普通的感冒。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会引发肺炎、哮喘急性发作,甚至并发心肌炎等严重后果。但很多人依旧掉以轻心,觉得“每年都流感,习惯了”。
可你是否意识到,病毒在变,你的身体未必还能应对?
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但很多人仍在观望,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流感究竟有多严重?哪些人群一定要打疫苗?错过接种期会怎样?普通人又该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护?
我们一个个来讲清楚。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流感不是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普通感冒则多由鼻病毒等引发。
两者虽然症状类似,但流感更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对免疫力本就低下的人群。
目前我国流感高发季通常从10月持续至次年3月,今年由于气温波动,已有提前趋势。
根据河南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已有散发病例出现,今年的毒株主要是H3N2型,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且过往感染并不等于拥有免疫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去年得过一次流感,今年仍可能再次感染,而且症状可能更重。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异,疫苗的保护期一般也就一年,抗体水平会随时间衰减。
很多人疑惑:我平时身体挺好,为什么还要打疫苗?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疫苗并不是只给虚弱的人打的,而是为了在病毒来袭前,提前激活体内的免疫防线。
尤其是以下5类人群,必须提高警惕:
第一,60岁以上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免疫系统随年龄下降,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流感,数据表明,老年人流感相关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第二,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内的宝宝,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感染后极易出现肺炎、中耳炎、惊厥等并发症。
第三,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人,在感染流感后,病情往往会迅速恶化。
第四,医务工作者和公共服务人员。他们与人群接触频繁,是潜在的高风险传播者,同时也更容易被感染。
第五,免疫力较低人群。如孕妇、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等,感染后治疗复杂且恢复慢。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其实很简单:只要年龄超过6个月,没有严重鸡蛋过敏、急性感染或疫苗接种禁忌症,基本都可以接种。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疫苗种类。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种:
三价鼻喷疫苗、四价裂解疫苗和四价亚单位疫苗。三价虽覆盖较少,但起效快,用于3岁以上健康人群;四价在三价基础上增加了对乙型Yamagata毒株的防护,更全面。
如果你是免疫力较差的人,建议优先选择四价亚单位疫苗,它纯度高、安全性好,副作用小。
你可能会问,疫苗打晚了还有用吗?这也是很多人误解的地方。疫苗接种后需要2至4周产生抗体,所以10月底前是最佳接种时间。但即使错过,也仍建议尽早接种,毕竟整个流感季会持续数月。
还有人担心疫苗副作用,其实流感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安全性非常高。
常见的不良反应仅是局部红肿、轻微发热,大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而且接种后应主动告知医生最近是否患病、用药及过敏史,留观30分钟,按要求操作风险极小。
那没打疫苗的人怎么办?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防护?当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防护措施,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首先是勤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手是病毒传播最主要的媒介。
其次是戴口罩,特别是在医院、地铁、商场等密闭空间。即使你不咳嗽,也可能成为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
第三是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两次,每次20分钟以上,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第四是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很多人忽视。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情绪焦虑都会削弱你的免疫防线。
对已经感染流感的人来说,也别慌。关键在于早期就医。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3天,高热、咽痛、全身酸痛是明显症状。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
很多人担心吃药问题。其实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才有效。所以不要盲目自行购买感冒药,耽误了时机。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是:发烧退了就好了。其实不然。病毒感染后的恢复期可能持续一到两周,身体虚弱时更容易再次感染其他病原体。
如果你属于高危人群,那更不能大意。每年的疫苗接种,是你为自己筑起的第一道防线。不接种就等于让流感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面对变异毒株和不稳定的流感活动水平,我们能做的,不是祈求病毒“轻一点”,而是主动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家人的健康,别等到“真发烧了”才后悔。
接下来几个月,将是流感高发期。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你和家人的整个冬天。
你准备好了吗?
你是否曾因为一次“普通感冒”而拖成肺炎?你是否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流感疫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对今年流感季的真实感受,也许你的经验能帮助更多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2025年度中国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年9月.
[2]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前我省流感流行趋势与防控建议》.2024年10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