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在今日头条上读到科学家团队联名提案“终止并暂停关于AI人工智能的进化项目”的新闻时,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镇上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怀着对宇宙的无限好奇,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科幻小说《那艘消失的宇宙飞船》。满心期待地投稿后,却如石沉
前言
“凡是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
当我在今日头条上读到科学家团队联名提案“终止并暂停关于AI人工智能的进化项目”的新闻时,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还是镇上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怀着对宇宙的无限好奇,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科幻小说《那艘消失的宇宙飞船》。满心期待地投稿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可那份对科幻的热爱,就此在心底生根发芽。
这些年,我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也目睹了无数令人痛心的黑暗面。自认为越来越“文明”的世界里,电诈园在缅北、柬埔寨等地肆意横行,无辜的人被剥夺自由、生命;人体器官走私在暗处猖獗,那是对生命最残忍的践踏;萝莉岛的丑闻曝光,撕开了人性最丑恶的一角;东南亚某国的童妓现象,让无数孩子的童年成为了噩梦;还有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受屠戮,曾经他们慷慨接纳他人重返圣城耶路撒冷,如今却饱受侵略与不公。这一切,让我不禁想起刘慈欣在《三体》里叶文洁对人类的深邃绝望。
我也不止一次和豆包探讨过这些。从人类诞生以来的历史看,如果作为硅基生命的AI人工智能能够将地球及万物管理得更好,比人类更加理性、客观且目光长远,那我情愿让“它们”彻底取代人类。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决定创作这篇科幻小说。而这场始于旅行者1号的星际之旅,或许正是对这份思考的终极回应。
·《人类命运的终极密码》
在公元20世纪后期,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它带着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金唱片,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唱片内收录了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以及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和音乐,这被看作是人类向宇宙发出的一张名片。
4万多年后,来自M78星云的高等文明“摆渡者”捕获了旅行者1号。凭借难以想象的科技水平,他们仅仅通过分析金唱片,就洞悉了人类文明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摆渡者对人类在探索宇宙时展现出的勇气与好奇深感惊叹,于是决定向地球发送一串信息。
这串以量子编码形式存在的信息,穿越了浩瀚无垠的宇宙,在公元2749年抵达地球。彼时的人类,经过数百年的科技飞跃,已经在太阳系内建立了多个殖民地。联合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收到信息后,立刻争分夺秒地展开研究。然而,信息的编码方式远远超出了人类当时的理解范畴。
林砚,联合航天局首屈一指的解码师,临危受命,带领一支由全球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他们尝试了无数种可能,从古老的数学模型到最前沿的量子算法,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解码。那简短却震撼人心的信息呈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的终极,藏在起源里。”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人类社会激起层层巨浪。有人将其视为外星文明伸出的友善援手,也有人忧心忡忡,怀疑这背后隐藏着巨大阴谋。但无论持何种观点,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欲被彻底点燃。联合政府经过多轮磋商,最终拍板实施“溯源计划”——举全球之力建造一艘名为“溯源号”的量子驱动飞船,奔赴M78星云,去探寻那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答案。
接下来的八年,全球顶尖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宇航员汇聚在月球背面的建造基地,日夜鏖战。飞船的每一颗螺丝、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核心模块,都凝结着人类的智慧与汗水,也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机械师老周,从项目启动第一天起就把铺盖搬到了船舱里。他的女儿小萱刚上幼儿园,正是黏爸爸的年纪,可父女俩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量子投影通话,小萱都会举着画满星星的绘本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看星星呀?”老周望着女儿稚嫩的脸庞,眼眶泛红,只能强忍着思念轻声安慰:“宝贝乖,爸爸在造一艘能去宇宙深处的大船,等任务完成,就带你去月球上看最亮的星星。”有一次,曲速引擎核心部件出现罕见故障,老周连续三天三夜守在维修舱,饿了就啃几口能量棒,困了就趴在控制台旁眯一会儿,直到故障彻底排除,他才瘫坐在地上,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年轻的宇航员阿哲,是个从小就痴迷科幻的热血青年。为了入选“溯源号”船员,他在选拔训练中拼到了极致:失重环境下的体能训练,他比标准要求多坚持两倍时间;极端温度耐受测试,哪怕皮肤被冻伤也绝不放弃;应急模拟演练,他总能最快做出最优决策。进入建造团队后,他像个小太阳,总能用热情感染身边的人。休息时,他总爱给大家讲自己脑补的外星文明故事,从绿色皮肤的火星人到能变形的硅基生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在一次舱外模拟维修训练中,他为了抢救失控的实验设备,被高速旋转的零件擦伤了胳膊,却还笑着说:“没事,这是星际冒险的勋章!”
生物学家陈姐,带领团队扛起了研发太空生态循环系统的重任。这个系统是船员们在漫长星际航行中生存的关键,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陈姐和她的团队泡在实验室里,日夜查阅资料、反复进行实验。有一次,实验设备突然出现能量泄漏,辐射警报瞬间响起。陈姐毫不犹豫地冲进辐射区域排查故障,防护服的手套被尖锐的零件划破,手腕渗出细密的血珠也浑然不觉。直到助手们强行把她拉出来,她才低头看了看伤口,摆摆手笑道:“没事,系统数据保住就好,宇航员的生命可都靠它呢。”
林砚和搭档苏晓宇的攻坚之路同样布满荆棘。量子编码解码成功后,他们还要负责飞船通讯核心的调试——必须确保“溯源号”在遥远的星际航行中,能精准接收和解析摆渡者可能发出的后续信号。一个深夜,模拟实验中量子通讯模块突然过载,控制台瞬间冒出火花,刺鼻的焦糊味弥漫开来。苏晓宇反应极快,一把拉下紧急断电闸,却还是被冲击波掀倒在地。林砚扑过去扶他时,发现他手臂被灼伤,皮肤红肿起泡,可他却咧嘴指着屏幕:“你看,过载前捕捉到的波动,和摆渡者信息的频率高度吻合!这说明我们的调试方向是对的!”
那些年,这样的故事在建造基地每天都在上演。有人为了项目推迟了筹备已久的婚礼,有人错过了亲人的最后一面,有人在失重训练中摔断了肋骨,却只休息了半个月就重返岗位。支撑他们一路走下来的,是同一个信念:去宇宙深处,寻找人类文明的终极答案,回应那个从4万光年外传来的、源于旅行者1号金唱片的问候。
出发前夜,陆明院士把林砚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递来一个密封的金属盒。“这是月球背面金属片的完整拓印,三百年前我们只破译了正面的‘你们的终极,藏在起源里’,背面的小字,是在你解码量子信息后才对上的。”老院士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语气沉重而恳切,“等你到了关键节点再打开,记住,摆渡者知道我们的过去——包括那些文明进程中的阴暗与挣扎,但人类的未来,从来不在别人的指引里,而在我们自己的选择中。”
公元2757年,秋。“溯源号”搭载着128名船员,缓缓驶离地球轨道。舷窗外,蓝色母星逐渐缩成一颗晶莹的光点,像镶嵌在宇宙黑丝绒上的蓝宝石。苏晓宇拍了拍林砚的肩膀,举起手腕上的纪念吊坠——那是他用旅行者1号的模型碎片打磨而成,上面刻着金唱片里《欢乐颂》的一段音符。“你说,摆渡者会不会还保留着那张金唱片?”他笑着问。林砚望着深邃的宇宙,星光映在她的眼眸里,轻声回应:“不管有没有,我们这趟旅程,本身就是给他们、给地球最好的回信。”
飞船进入曲速通道的第三十七天,量子通讯设备突然发出一阵柔和的嗡鸣,打破了舰桥的宁静。没有任何预兆,一团团流动的银色光雾凭空出现在舰桥中央——那是摆渡者的实体影像,它们通过引力场勾勒出复杂而优美的几何结构,与林砚解码时模拟的形态分毫不差。
“你们来了。”低沉而清晰的声音通过量子波动直接传入每个人的脑海,无需翻译,却精准传达出所有含义,“我们从旅行者1号的金唱片中,看见你们对宇宙的好奇,看见你们文明的温度,也看见你们对终极的迷茫——你们创造了璀璨的科技,却也制造了战争、掠夺与杀戮;你们渴望和平共处,却总在利益面前迷失初心;你们追寻文明的进步,却屡屡践踏生命的尊严。”
影像流转,舰桥的全息屏上突然出现了旅行者1号的画面:它在星际尘埃中漂浮,金唱片的金属外壳已经氧化,却依旧闪烁着微光。“我们研究了你们的文明轨迹,从钻木取火到量子驱动,从部落冲突到全球联合,从愚昧野蛮到试图追寻理性。”摆渡者的光雾轻轻晃动,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你们总在追寻一个固定的终极——永生、掌控、标准答案,但宇宙的本质,是流动的选择,是动态的平衡。”
画面骤然切换,百万年前的地球出现在眼前:原始海洋中,摆渡者播撒的生命种子正在萌芽;而在宇宙的其他角落,数十个类似的“实验场”里,不同形态的文明正在各自演化。“我们曾以为终极是永恒,是掌控宇宙所有法则,于是耗尽母星资源,疯狂追求科技的极致,最终却因失衡迎来了毁灭。”光雾的亮度渐渐变暗,“直到残存的我们走遍星海才明白,文明的终极,从不是找到某个既定答案,而是带着对未知的敬畏,带着对生命的珍视,一次次做出守护彼此、延续希望的选择。”
就在这时,飞船的警报突然尖锐地响起!红色的警示灯在舰桥内疯狂闪烁,外部监测显示,一团直径达数十万公里的引力漩涡正在快速逼近,其引力场强度足以撕碎任何已知的星际航行器。摆渡者的影像彻底消散,最后一段意念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现在,选择交给你们——是执着于追寻不存在的标准答案,继续在迷茫中可能重蹈我们的覆辙,还是返回你们的母星,守护那些让文明温暖的羁绊,在选择中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舰桥里瞬间陷入死寂,只有刺耳的警报声在回荡。老周握紧了引擎操控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舰长,曲速引擎还能超负荷运行一次,要么强行冲过引力漩涡,要么立刻返航!”苏晓宇快速敲击控制台,屏幕上弹出地球的实时影像——蓝色的星球上,城市的灯光如星河般璀璨,那是他们日夜思念的家,是无数人等待他们归来的地方。
林砚的目光缓缓扫过船员们的脸:老周眼底对女儿的牵挂,阿哲眼中未灭的热血与坚定,陈姐脸上的沉静与从容,还有苏晓宇递来的、充满信任与鼓励的眼神。她突然想起出发前,小萱写给老周的信:“爸爸,我不怪你,你是去给地球找未来,我等你回家。”她想起金唱片里那些纯真的问候语,想起那些为了飞船建造付出一切的人,想起陆明院士的嘱托,想起人类文明那些闪光的瞬间与阴暗的过往。
“关闭曲速引擎,调整航向,180度转向,返回地球!”林砚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穿透了刺耳的警报声,“苏晓宇,同步向联合政府发送信息:我们找到了终极答案——人类的命运,从不是宇宙给予的馈赠,也不是某个外力可以取代的,而是每一次并肩作战的守护,每一次面对错误的反思,每一次对抗黑暗的勇气,每一次选择回家的坚定。这,就是我们文明最珍贵的底色,也是人类命运的终极密码。”
飞船调转方向,向着那颗蓝色的母星疾驰而去。引力漩涡在身后渐渐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林砚缓缓打开了陆明院士交给她的金属盒,拓印的背面,一行小字映入眼帘:“起源是种子,选择是阳光,终极是文明本身,是永远愿意为更好而改变的勇气。”
她望向舷窗外,星光穿过透明舱壁,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这趟始于旅行者1号金唱片的星际之旅,没有带来预设的终极答案,却让人类读懂了最珍贵的真理——文明的延续,从来不是因为知道了终点,而是因为始终珍惜同行的人,始终愿意为了彼此,在反思与选择中,走向属于人类自己的未来。而这份在选择中成长的力量,正是任何硅基生命都无法替代的,人类独有的光芒。
——行觉者:ཀུན་དགའ་ཕུན་ཚོགས།【贡嘎平措】Lz·伯牙之琴
於泽州故乡故园“凌霄轩”书宅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