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不止为避灾:重阳节被遗忘的文化内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6 21:56 1

摘要:本文核心从《易经》卦象入手,剖析“山地剥卦(䷖)”与重阳时节的深层关联;追溯桓景避灾等民俗传说的流变,探寻古人的生存智慧;并重温王维兄弟的千古情谊,品味节日中的诗意与情感。如果您对文中涉及的易学原理、民俗故事或文化解读有任何见解、补充或疑问,非常欢迎在评论区与

撰文:奕清易研

编辑:星人星事

◆登高不止为避灾:重阳节被遗忘的文化内核,重阳节中的易理、民俗与情思

【阅读提示】

本文核心从《易经》卦象入手,剖析“山地剥卦(䷖)”与重阳时节的深层关联;追溯桓景避灾等民俗传说的流变,探寻古人的生存智慧;并重温王维兄弟的千古情谊,品味节日中的诗意与情感。如果您对文中涉及的易学原理、民俗故事或文化解读有任何见解、补充或疑问,非常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交流。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都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

农历九月初九,当秋风开始为山林染上第一抹金黄,一个独特的节日悄然来临。这个被称为“重阳”或“重九”的日子,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成为一道连接天、地、人的文化桥梁。

《易经》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数字组合在易学中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天地运行规律。

九月连接寒露霜降,两时节对应着六十四卦中的“山地剥卦”。让我们具体来看这个卦象:

䷖ 山地剥卦

▅▅▅▅▅ 上九:一阳独存,居山之巅

▅▅ ▅▅ 六五:阴爻

▅▅ ▅▅ 六四:阴爻

▅▅ ▅▅ 六三:阴爻

▅▅ ▅▅ 六二:阴爻

▅▅ ▅▅ 初六:阴爻

此卦五阴在下,一阳在上,形象地描绘了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自然规律。卦象最上方的阳爻(上九),犹如秋日最后一丝温暖的气息高悬山巅,而下方五个阴爻则象征着大地逐渐被阴寒之气笼罩。

这种卦象结构生动体现了“一阳压五阴”的微妙平衡,但这种平衡即将被打破——阳气即将彻底隐退,阴气将全面主导季节变换。正如《易经》所言:“柔变刚也”,阴柔之力正在逐渐改变阳刚之势。

古人选择在这一天登高,实则是与天地磁场同频共振的智慧行为。在阳气即将隐没、阴气即将主宰的季节转折点,人们通过攀登至高的行动,去亲近、挽留那最后一缕阳气。这种行为深刻体现了“顺天时而动,应地利而行”的哲学思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剥卦之后即将迎来坤卦(䷁,全阴之卦),这意味着重阳节正处于阴阳消长的关键节点。登高不仅是对阳气的追寻和积存,更是对生命力量的肯定和颂扬。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展现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应对。

桓景避灾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季节更替中不确定因素的敬畏与应对。当九月寒暖交替,古人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时期疫病易发的特点,于是创造出登高避祸的习俗。这种看似迷信的行为背后,实则蕴含着科学的公共卫生意识——通过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远离密闭空间中可能存在的病源传播。

随着时代发展,重阳节逐渐从避灾的实用性向庆祝丰收的仪式性转变。秋收完毕,农事稍闲,人们登山采摘野果药材,既补充了冬季食物储备,又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这种将生产劳动与节日庆祝相结合的智慧,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实用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统一。

茱萸和菊花作为重阳节的标志性元素,同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茱萸性热,可驱寒;菊花性凉,可清热,两者正好应对秋日燥邪。古人将这些具有实际药用价值的植物做成香囊携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和康养态度。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将重阳节的情感维度推向了极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手足之情,更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登高”与“怀远”的深刻联系。

登高行为本身具有双重象征:一方面,它是向上的物理运动,代表着对理想和超越的追求;另一方面,高度的获得也意味着视野的开阔,使远方的亲人至少在想象中变得可及。当身体登上高处,心灵也随之升腾,跨越千山万水,与思念之人相会。

王维与王缙兄弟间的故事,更是为重阳节注入了感人至深的情感温度。弟弟愿以官职换兄长性命,哥哥晚年又为弟弟甘愿辞官请调回京,这种双向奔赴的亲情,正是重阳节“团聚”本质的最高诠释。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重阳节的“兄弟”已超越血缘关系,扩展至友人、同乡乃至对文化根源的思念。张大千作《重阳登高图》,表面是绘节日景象,实则寄托了对异姓兄弟的怀念和对故土与传统的深切眷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阳节的古老智慧依然闪烁着启示之光。

登高活动鼓励人们暂时脱离日常环境,从更高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这种“空间转换”带来的不仅是身体锻炼,更是心灵疗愈。当我们站在山巅极目远眺,日常烦恼在广阔天地间变得渺小,内心也随之开阔。

重阳节对老年人的特别关注(现代中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也与尊老敬贤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这一节日内涵更具现实意义。

更重要的是,重阳节提醒我们关注生命的季节轮回。如同自然界的秋收冬藏,人生也有不同的阶段。重阳节教会我们欣赏秋天的成熟与厚重,而非一味悲叹青春的逝去。

九月九日,当我们在秋高气爽中登高望远,参与的不仅是一个节日仪式,更是一场与天地对话、与传统接续、与内心和解的文化实践。在这个向上的节庆里,中国人用最简单也最深刻的方式,诠释着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永恒理解。

【免责声明】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