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彭华岗:通过推动全链条的ESG治理,助力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负责任的产业生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2:25 1

摘要:2025年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下称中企研)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会前,本报记者就与年会相关的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

彭华岗:通过推动全链条的ESG治理,助力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负责任的产业生态,是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

改革创新

★★★★★

2025年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下称中企研)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会前,本报记者就与年会相关的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

企业观察报: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召开在即,与前两届年会相比,本次年会有什么变化和亮点?

彭华岗:今年创新年会的主题是“全链创新领航,绿色变革未来”,强调、呼吁ESG从单一企业的内部治理转向覆盖产业链的全链条、网络化价值创造,通过激发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共同塑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ESG生态系统。本届年会在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呈现四大突出亮点。一是首次增设ESG国际博览会,创新“年会+博览会”形式。以高端论坛引领方向,以实体博览展示成果,打破了传统论坛纯会议模式,实现了“展+会”融合,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与合作。二是议题设置更加全面,系统推动ESG建设。本次年会将举办15场平行会议,围绕“中国特色ESG理论创新驱动发展”“ESG创新与绿色金融新机遇”“数字技术赋能ESG创新”“ESG理念下的人才创新培养与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实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推动ESG从“理念落地”向“价值创造”深度转化。三是国际化程度提升,凸显中国ESG全球影响力。本届年会不仅邀请外资企业、国际组织代表及国际标准制定专家参与,而且将《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面向全球发布,主动搭建中国ESG实践与国际社会的对话窗口,体现了“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双重定位。四是传播力度强大,形成社会共识推动力。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50余家主流媒体及垂直媒体全程覆盖,结合直播、专题报道与深度访谈,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显著提升年会影响力与社会认知度,助力形成ESG协同治理新格局。

企业观察报:本次年会增设了首届ESG国际博览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彭华岗:增设ESG国际博览会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量。一是搭建协同发展平台,ESG国际博览会旨在通过汇聚行业标杆案例、前沿技术和高端智库研讨,搭建一个“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ESG协同发展平台”。二是促进全链创新与交流,希望通过博览会的形式,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深入交流与互学互鉴,共同推动ESG领域的创新实践。三是提升社会认知与共识,通过公开展览和互动,提升全社会对ESG价值的认知与共识,从而共同助力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并重的新格局。

企业观察报:博览会将有哪些看点?目前企业和机构参与情况怎么样?

彭华岗:本届博览会目前已有7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整体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包括15家中央企业、4家地方国企、10家民营企业和多家在华外企。二是类型全面。除各类企业外,还涵盖地方政府部门、9家国际组织和4家公益组织。三是国际化程度突出。目前,博览会共吸引18家外资企业和9家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化参展主体占比达到37%。四是公益色彩浓厚。参展方不仅包括4家公益组织,还有4家企业将重点展示其公益、乡村振兴产品,共计8个参展主体深度聚焦公益价值。

企业观察报:中企研此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ESG创新年会,为什么中企研如此重视ESG工作?

彭华岗:中企研高度重视ESG工作,根本原因在于这项工作与我们自身的组织使命、资源禀赋和时代责任高度统一。具体而言:第一,推动ESG建设是中企研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企业改革的必然使命。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性智库,中企研的立会之本就是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大局。ESG所倡导的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与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和“双碳”目标等核心战略完全同频。因此,深入研究并推动ESG在中国企业的落地,不是一种选择,而是我们履行自身职责、引领企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行动。第二,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是中企研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抓手。ESG已成为全球通行的商业语言和投资标准。中企研发挥连接“政、产、学、研、用”的平台优势,牵头制定《企业ESG管理体系》等系列团体标准,目的就是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实际的ESG话语体系,填补本土标准空白,有效帮助中国企业规避合规风险,更从容地参与全球竞争。第三,以ESG为抓手促进产业链协同,是中企研推动构建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核心路径。中企研的会员与网络覆盖大量产业链“链主”企业。我们联合责任云研究院、鲸牛科技,以及130余家中外大型企业,共同发起建设运营的“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正是为了从产业链维度推动责任共担与价值共创。这不仅是ESG的深层要求,也完全契合我们整合资源、促进协同的组织功能。通过推动全链条的ESG治理,助力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负责任的产业生态,既是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也是我们核心价值的体现。

企业观察报:过去两年间,中企研以及创新年会在ESG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于中国ESG工作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彭华岗:中企研在推动中国ESG体系建设,助力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一是建组织,强化统筹协调。中企研是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成立三十多年来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推进工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中企研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在2023年组建央企ESG联盟和原中企研社会责任专委会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中企研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统筹研究和推动相关工作。二是塑品牌,打造中国ESG发布品牌活动。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ESG发布暨中国ESG榜样盛典”项目,联合总台发布《年度ESG行动报告》,评选ESG先锋100榜单,共同推出“中国ESG卓越实践”,评选年度ESG榜样企业。此外,联合半月谈杂志社主办“2024企业ESG可持续发展大会”论坛,发布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为企业责任品牌塑造提供参考,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素材。三是重研究,提供智力支持。联合责任云研究院每年推出中国ESG研究十大课题,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四是立标准,夯实基础建设。制定发布了ESG披露、评价、管理体系、报告鉴证、管理人员能力要求等团体标准,在本届创新年会上,我们还将发布我国第一部聚焦供应链ESG管理的团体标准——《企业供应链ESG管理要求》;遵循沪深北交易所指引,与责任云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 6.0)》,为需要或希望按照监管指引编制报告的企业提供最为核心和基础性的指导。五是育人才,建设ESG人才队伍。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并开展ESG管理高级人才培训与资质评价工作,帮助各类型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培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及决策与领导力的ESG管理人才,满足市场对ESG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中国ESG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六是搭平台,打造“ESG中国”交流平台。“ESG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型、多层次的高端活动平台,专注于ESG的传播、推广、展示与论道,涵盖年会、项目发布会、城市峰会、沙龙、企业行等一系列子平台。七是AI赋能,联合打造全球首个ESG大模型。2024年,中企研、责任云和浩鲸科技聚焦ESG垂直领域,共同打造鲸牛ESG大模型,深入挖掘AI与ESG融合的各种可能性,积极探索ESG发展深水区难题的AI智慧解决方案。在本届创新年会,我们还将发布中国ESG大模型——鲸牛2.0,以更强大的AI能力破解ESG管理痛点、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八是多方共建,联合打造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中企研发起平台共建倡议,旨在以平台为载体,以评级为切口,充分发挥供应链的强大链接力和影响力,将ESG理念逐级传导给二级、三级供应商,进而形成ESG管理的全链条传递机制,通过层层传导和示范带动,引领和激励供应链上的成千上万家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投身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让ESG的效应最大化。截至目前,平台共建单位已超130家。

企业观察报:和国内其他相关机构、组织和论坛相比,中企研在推动中国ESG建设方面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彭华岗:与国内其他相关机构、组织相比,中企研在推动ESG建设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根植于我们独特的组织性质和资源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们拥有独特的定位与高阶的智库资源。作为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性、综合性社会智库,我们能够直接对接国家战略方向和顶层设计思考。这使得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时,能够更好地将国际ESG理念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及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相结合,确保我们推动的ESG建设既符合国际趋势,又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具备高度的权威性和实践指导性。第二,我们具备强大的企业网络与生态整合能力。我们的会员与服务网络覆盖了众多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各行业的“链主”企业。这使得我们不仅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且是一个强大的资源整合与生态协同平台。例如,我们能够迅速联合数十家龙头企业共同发起“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从产业链的维度推动ESG治理,这种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路径,是我们的独特优势。第三,我们扮演着“连接器”与“放大器”的核心平台角色。与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机构不同,我们的优势在于统筹协调“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我们搭建了从标准制定、课题研究、案例推广到传播交流的完整生态服务体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是ESG标准的制定者,而且是ESG实践的推动者、成果的展示者和价值的连接者,能够为中国特色ESG生态系统的成熟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企业观察报:在推动ESG建设方面,中企研下一步将会做哪些相关工作?

彭华岗:中企研推动ESG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聚焦供应链ESG治理,进一步扩大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覆盖范围与应用深度,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供应链各环节ESG标准统一与绩效持续提升。二是加速AI与ESG深度融合,重点围绕“鲸牛ESG大模型”开展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探索AI在ESG报告编制、绩效评估等多维度的深度应用,提升ESG管理效率与精准度。三是聚焦ESG人才培养,系统培育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ESG人才,帮助企业高管与专业人员掌握专业ESG管理方法,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需求。四是强化产业行业协同统筹,发挥组织协调核心作用,统筹整合政产学研资源,持续深化“ESG中国”平台建设,开展“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暨榜样盛典系列活动、可持续发展“ESG中国·企业行”系列活动、分地区举办ESG中国系列峰会、举行“ESG中国·月坛沙龙”等相关研讨会。

企业观察报:与国际通行的规则相比,ESG中国标准具有哪些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彭华岗:当前,ESG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语言,但由于发展阶段、监管体系不同等原因,国际通行的ESG标准与ESG中国标准在核心导向、实施重点、议题关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核心导向方面,国际ESG标准多由资本市场主导,强调企业ESG表现对财务风险和长期价值的影响;中国ESG标准则倾向于由政策主导,更注重社会责任与国家战略契合。这种核心导向的差异导致国内外标准在实施重点上不同:国际标准优先考虑全球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中国标准更关注本土企业的实际能力提升和政策落地效果。在议题关注方面,国际标准主要以ESG常见议题为准,而中国标准考虑到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融入了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与议题。例如,在环境维度中重点考察“双碳”举措,充分体现企业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社会维度中设置“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特色议题;在治理维度中纳入“党的建设”相关指标,考察内控质量对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

企业观察报:对于ESG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问题,您有什么考虑和建议?

彭华岗:对于ESG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坚持立足国际“求大同”、本土特色“存小异”的总体思路,吸收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全球共识议题,通过引入反映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将国际共识原则和我国特色路径有机融合,避免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为客观评判企业ESG表现提供本土化工具。“求大同”方面,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具有国际共识的框架设置相关议题,例如环境维度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强度以及管理等核心议题,社会维度中充分就业、员工福利、职业健康等普遍关注,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协同性和可比性。“存小异”方面,充分考虑我国在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增强指标设置、权重的包容性和适用性。通过兼顾本土特色,探索多样化“ESG组合”,准确指导企业的ESG综合表现。

【彭华岗: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

责编:马嘉均;初审:韩培涛、邱诗懿、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干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