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耕十秩承使命 马院薪火永赓续——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十年征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1:25 1

摘要: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它承载着思政教学的初心。2020年7月,在思政教育发展的时代召唤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肩负起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任,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十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这十年却是充满奋斗与收获的光辉历程。

十年来,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思政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以坚守与创新书写了壮丽的思政教育华章。

应运而生 肩负使命启新程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它承载着思政教学的初心。2020年7月,在思政教育发展的时代召唤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肩负起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任,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自成立以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办学治教的各个环节。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拥有一支26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这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队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的引领者,他们致力于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深耕细作 硕果盈枝显担当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弦歌不辍。学院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为目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教学领域,学院将“提升教学实效性”置于核心位置,通过常态化开展教学改革研讨、跨教研室教学交流、多维度教学评价等活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向提升。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省级、州级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5人次;在临夏州思政课教师说课大赛、思政微课大赛中,各摘得一等奖1人次。2025年,学院3位教师代表甘肃省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参赛教师数量在甘肃省29所高职院校中位居榜首,充分展现了学院思政教学的风采。

在科研领域,学院始终将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学院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地厅级课题15项,完成州级与院级课题4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为思政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实现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社会服务领域,学院教师怀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校园外。走进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积石山县高关中学,开展理论宣讲,让思政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教育一线。在学院承办的各类培训班中,教师们主动承担理论宣讲任务10余次,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让思政教育在服务社会中彰显出价值。

协同发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学院积极打破教育边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打造大课堂”,通过理论宣讲、主题实践等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从沉浸式的红色电影观影学习,到激情澎湃的主题演讲比赛;从“三下乡”志愿服务的躬身实践,到各类红色教育活动的精神洗礼,学院致力于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搭建大平台”,既善借外力,又勤筑根基。一方面,抓住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帮扶的机遇,与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大思政课”建设生态;另一方面,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让优质教学资源跨越空间壁垒。同时,深度挖掘地域红色资源,以和政县肋巴佛纪念馆、州博物馆等为“校外思政课堂”,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学,为思政教育注入独特魅力。

回望过去十年,是奋斗与收获的十年,学院逐梦新程,续写思政教育新华章,用坚守诠释初心,用创新驱动发展,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记 者:李 萍 通讯员:郭英

编 辑:马少华

主 编:覃 霞 责编:马志涛

总监制:陈克义 监制:祁克荣

来源:民族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