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冤枉“冷”了!感冒根本不是冻出来的,90%的人或都搞错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0:5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7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30岁的林女士,最近突然“感冒”了:鼻塞、流涕、喉咙痛,一天打十几个喷嚏。她一边裹着厚被子狂喝姜汤,一边埋怨自己“昨晚忘穿秋裤”,还在朋友圈发了句“果然不能贪凉”。

可第二天,她老公也开始咳嗽发烧了——问题是,他比她还怕冷,羽绒服都提前穿上了。这下林女士懵了:“难道不是我冻出来的?”医生一听直摇头:“感冒和天冷没直接关系,真正让你中招的,是病毒。”

很多人认为感冒是“冻出来的”,但医学上明确指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非单纯受寒所致。最常见的罪魁祸首,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它们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一旦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发炎症反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普通感冒诊疗指南》指出,90%以上的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换句话说,感冒的根源,不在于你穿得少,而是你“碰上了病毒”。

那问题来了:为啥一到换季、降温,身边“感冒大军”就开始排队报道?其实,“冷”并非元凶,而是为病毒创造了“可乘之机”。

一冷天,人会缩在室内,通风差、密闭空间里病毒更容易传播。

二是寒冷会让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力下降,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

三是冬季日照少、维生素D水平下降,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

所以,“冷空气”不是直接让你感冒的元凶,它只是让你更容易被病毒击中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穿短袖出门,一阵风吹来,第二天就开始流鼻涕、咳嗽,于是就认定“是冻感冒了”。但真相是,感冒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到3天。你出现症状时,很可能早就被病毒“种草”了,只是当天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开始“爆发”。

穿少了确实会增加感染风险,但不是直接原因。真正决定你是否感冒的,是病毒暴露和免疫系统状态。

林女士感冒后,第一反应是喝姜汤、捂出一身汗,还猛吃橙子补充维C。可三天过去,症状一点没减轻。

事实上,这些“民间偏方”,有些可能帮你缓解症状,有些却根本没用,甚至有害。

姜汤、热水澡:有助于缓解寒冷不适,但不能杀死病毒。

捂汗:体温过高可能加重疲劳,反而影响恢复。

大量维生素C: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它能预防或治疗感冒,长期高剂量反而可能引起肾结石。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指出,普通感冒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吃药也能好,关键是休息、补水、对症处理。

感冒一来,很多人第一时间去医院开抗生素,觉得“吃点药好得快”。但医生往往会拒绝开: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耐药风险。只有在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症(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鼻窦炎)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多年前就呼吁:抗生素不能用于病毒感染,乱用会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

既然“冻不冻”不是关键,那感冒来了该怎么办?以下这份“对症攻略”,请收好:

发烧不高:多喝水、休息,体温低于38.5℃一般不需要退烧药。

鼻塞流涕:可选用盐水喷鼻或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缓解症状。

咳嗽喉痛:可以含服右美沙芬或润喉片,避免频繁清嗓。

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想要预防感冒,穿秋裤不是重点,以下几点才是真正有效的“护体神功”

勤洗手、戴口罩:阻断病毒传播路径。

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人多的密闭空间。

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睡眠不足、压力大都会让病毒有机可乘。

接种流感疫苗:不是万能,但能大大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

“冷”只是感冒的“诱因”,真正的元凶是病毒;你感冒了,不是因为穿得少,而是刚好中了病毒的“圈套”。盲目穿厚、狂补姜汤,不如科学防护、提高免疫。别再让“冻感冒”这个误解继续传下去了——是时候把锅还给真正的“幕后黑手”了!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普通感冒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tibiotic resistance factsheet. WHO, 202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与防控建议,2022年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香河牛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