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养鸡能当“万能神药”农村3个土方法实测,第3个真能帮上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08:17 1

摘要:你是不是也在朋友圈刷到过这类“养鸡奇迹”?一会儿说红糖水喂鸡能让鸡长得壮如小牛,一会儿又吹生姜配红糖能给鸡治百病,更夸张的是,还有人说靠这些土方法养鸡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能“买车买房”!我第一次刷到这些说法时,当场就乐了,忍不住想起村里老兽医王大爷的调侃:“现

你是不是也在朋友圈刷到过这类“养鸡奇迹”?一会儿说红糖水喂鸡能让鸡长得壮如小牛,一会儿又吹生姜配红糖能给鸡治百病,更夸张的是,还有人说靠这些土方法养鸡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能“买车买房”!我第一次刷到这些说法时,当场就乐了,忍不住想起村里老兽医王大爷的调侃:“现在的养鸡偏方真是越来越玄乎,搁以前咱养鸡就靠喂点玉米碎,哪想到如今连鸡都喝上红糖水了?”

今天咱就不绕弯子,专门扒一扒这些在农村流传得神乎其神的养鸡偏方,用科学依据说话,看看哪些是真有用,哪些是纯粹的“噱头”。

先说说最火的“红糖抗寒法”。在不少农村养鸡交流群里,红糖简直被吹成了“冬日救星”,有人说冬天给鸡喝上红糖水,鸡群就不怕冷,还能少生病。但咱得先搞清楚,红糖到底是啥?它主要成分就是蔗糖,顶多含一点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本不是啥“神药”。

冬天给鸡喂红糖水,确实有那么点用——要是按5%的浓度兑水给鸡喝,能帮鸡快速补充能量,毕竟天冷鸡消耗大,喝点糖水就像人冬天喝杯热奶茶,能临时暖身子。但要说靠这玩意儿让鸡“壮得扛过整个寒冬”,那纯属夸大其词。

我特意查过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研究报告,里面明明白白写着:在寒冷天气里,给鸡补充3%-5%的糖水,确实能让鸡的抗寒能力稍微提一提,但这效果撑不了多久,顶多管个一两天。真想让鸡安稳过冬,关键还得靠实打实的饲养管理——鸡舍得做好保温,窗户缝要堵严实,温度别低于10℃;通风也得跟上,不然鸡舍里氨气太重,鸡容易得呼吸道病;饲料更得给足营养,全价饲料里蛋白质、维生素啥都有,比单靠红糖水靠谱多了。那些说“喝红糖水就能让鸡过冬”的,多半是没真养过鸡,要是光靠红糖水,遇上零下几度的寒潮,鸡群照样会冻得不爱吃食,甚至生病。

再看第二个偏方——“生姜红糖治鸡病”。这方子在农村流传得特别广,不少养殖户觉得鸡受了寒、打了蔫,喂点生姜红糖水就能好。从科学角度讲,这方子确实不是完全没用:生姜里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红糖能补能量,要是鸡只是轻微受寒,比如淋了点雨、吹了点冷风,喂点温温的生姜红糖水,确实能帮鸡缓过来。

但要是鸡得了病毒性感冒,或者染上了其他传染病,这方子就彻底不管用了。河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专门做过实验:把受了寒的鸡分成两组,一组喂生姜红糖水,一组啥也不喂,结果喂了的那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快1-2天;可要是换成得了新城疫的鸡,喂生姜红糖水和没喂的,死亡率没啥差别。

这就说明,生姜红糖顶多是个“辅助调理”的法子,不能当药使。去年村里李叔家的鸡群得了流感,他不信邪,非要靠生姜红糖治,结果耽误了3天,死了二十多只鸡,最后还是请了兽医,用正规兽药才控制住病情。所以说,要是鸡真得了重病,别指望偏方,赶紧找兽医,用正规药才是正道。

第三个偏方——“红糖玉米面催蛋”,这个说法还真有点道理,但很多人用错了方法。不少养殖户觉得玉米面便宜,再加点红糖,就能让母鸡多下蛋。其实玉米面里缺乏赖氨酸、蛋氨酸这些必需氨基酸,而红糖里的微量元素能稍微弥补一点,所以偶尔给母鸡喂点红糖玉米面,确实能让母鸡有点“干劲”。

但想让母鸡多下蛋,关键还是得靠全面的营养。我查过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推荐标准,产蛋期的母鸡每天需要16%-18%的蛋白质,钙和磷的比例得是2:1左右,要是营养跟不上,母鸡要么下蛋少,要么下软壳蛋。

要是天天给母鸡喂红糖玉米面,反而会出问题——红糖含糖量高,吃多了母鸡容易发胖,反而不下蛋;玉米面营养单一,长期吃会导致母鸡缺乏蛋白质,下的蛋又小又薄。村里张婶之前就这么喂过,结果母鸡下蛋率从80%降到了50%,后来换成正规的蛋鸡饲料,再偶尔喂点贝壳粉补补钙,下蛋率才慢慢提上来。所以说,红糖玉米面可以当“零食”偶尔喂,不能当主食,想让母鸡多下蛋,还得靠科学的饲料配比。

除了这3个偏方,农村还有不少养鸡土方法,咱也顺带说说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比如“大蒜白酒止泻法”,要是鸡只是轻微消化不良,拉的屎有点稀,把2-3瓣大蒜捣碎,加10毫升白酒拌匀了喂,确实能管用,因为大蒜素能抗菌,白酒能刺激肠胃蠕动。但要是鸡得了细菌性腹泻,或者拉血便,这方法就没用了,还得用抗生素治疗。

还有“韭菜补充维生素”,这个是真有用。韭菜里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给鸡适量喂点切碎的韭菜,不仅能让鸡的食欲变好,还能改善蛋黄颜色——喂过韭菜的母鸡,下的蛋黄是橙红色的,比普通蛋黄好看多了,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但要注意,韭菜不能喂太多,不然鸡容易胀气,一般一天喂个50克左右就够了。

最后想跟大家说句实在话:想靠养鸡致富,别指望这些偏方。现在养鸡早不是“喂饱就行”的年代了,得讲科学、讲技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里,早就给养殖户指了明路:

首先得选优良品种,像京红一号、罗曼粉这些蛋鸡品种,下蛋率高、抗病能力强,比农村的土杂鸡能多赚不少钱;其次要实行“全进全出”制,一批鸡养完了,把鸡舍彻底消毒,再进新鸡,能减少疫病传播;现在自动化设备也不贵,装个自动喂料机、自动清粪机,能省不少人工成本,还能保持鸡舍干净;疫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该打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打,别心疼那点钱,一旦爆发疫情,损失可就大了;要是有条件,还能开发点特色产品,比如散养柴鸡蛋、富硒鸡蛋,价格能卖得更高,利润也更可观。

那些号称“一招致富”的偏方,说白了就是抓住了养殖户“想省事、想快速赚钱”的心态。但养鸡这行,没有捷径可走,真正能把鸡养好、能赚钱的,都是那些每天早起查鸡舍、认真学技术、精心管饲料的人。就像村里养了20年鸡的赵大伯说的:“养鸡就像养孩子,得细心、得用心,光靠偏方糊弄,迟早得吃亏。”

所以,下次再看到朋友圈里的“养鸡神话”,别轻易相信,多问问专业的兽医,多查查科学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养鸡,才能稳稳当当赚钱。

来源:小白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