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联合研究发布:脂肪肝高发!这种“断食法”竟能让肝脏瘦20%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0:54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3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是不是该戒掉晚饭?”、“空腹时间长一点,真的能减脂?”、“轻断食靠谱吗?”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刷到博主们的“轻断食瘦身日记”,心动过,又怕伤身——别急,这次不是网红带货,而是复旦大学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研究团队,在《自然-代谢》子刊上,实打实地给出了答案:

轻断食干预4个月,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减少了20.5%。

不是“减重”,而是“减脂肪肝”!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猛?那我们就从头说起。

说“轻断食”,并不是让你一天只喝水、啃黄瓜。

它更像是一种时间管理型饮食法。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类:

16:8模式: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剩下16小时只喝水或无热量饮品;

5:2模式:每周任选两天控制热量摄入(女性约500千卡,男性约600千卡),其余正常饮食。

简单说,就是吃饭有“时间表”,让身体有机会“喘口气”,不再24小时被食物“轰炸”。

这项研究解答了关键点:

研究纳入了88名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随机分为“轻断食组”和“常规饮食组”,持续4个月。

结果发现:

轻断食组的肝脏脂肪含量平均下降了20.5%;

同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也显著改善;

体重下降了5%以上的人,占比高达80%。

研究者指出,轻断食的“窗口期”效应,可以优化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堆积,从而改善脂肪肝。

轻断食虽然火,但不是谁都能跟风

我们来划重点:

轻度到中度脂肪肝患者

BMI偏高(>23.9) 的人群

有规律生活、能控制饮食节奏的人

孕妇、哺乳期女性

青少年、老年人

有糖尿病、低血糖、胃溃疡、进食障碍等病史者

特别提醒:如果你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擅自轻断食可能引发低血糖风险。动手前,务必咨询医生。

很多人一听“断食”,脑子里浮现的是“饿、晕、掉头发”。

其实,科学的轻断食,并不等于节食

它的关键,在于控制进食时间,而不是极限压缩热量。该吃的营养还得吃,不然只会“减脂肪没成功,先把自己搞垮”。

日常执行时,可以注意:

早餐不必取消,可安排在早上9点,晚餐控制在下午5点前;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豆腐、鱼肉);

每天保证摄入充足蔬菜,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断食期间可喝水、无糖茶、黑咖啡,但别碰奶茶、果汁。

科学轻断食的本质:不是靠忍,是靠“节奏感”。

脂肪肝是个“哑巴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此以往,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癌

根据《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已超过29%,且呈年轻化趋势。

而轻断食,正是防治的“黄金窗口”。

它不仅让身体进入“自我清扫模式”,还会激活自噬机制,帮助肝细胞“翻新升级”。

与其说轻断食是一种减肥法,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节律的重建

它不像节食那样“拉警报”,也不像药物那样“动刀子”,而是给身体一个“修整时间”。

当然,它不是万能钥匙。不搭配运动、不控制饮食质量,只控制时间,效果也会打折。

所以,如果你决定尝试轻断食,记住三件事:

不乱来:别听信极端断食法,科学第一;

不盲从: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试之前问医生;

不只看体重:肝脏健康比体重更重要。

写在最后

轻断食,并不是灵丹妙药,但它是当前已有研究支持的科学干预方式之一,尤其对肝脏脂肪管理,有着显著效果。

而复旦大学这项研究,再次为它“正名”。肝脏的健康,藏在你每天几点吃饭、吃什么、怎么吃里。别等检查看出脂肪肝,才想起开始“节制”。

从今天起,吃饭有节奏,身体才有活力。

参考资料:《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2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医师浅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