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李花谷停车场就亮成一片灯海,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的车牌挤得满满当当。有人裹着保温毯在车里打盹,有人围着小炉子煮泡面,香味混着山里的冷气,直往鼻子里钻。五点整,大喇叭喊“领取号码布”,队伍一下子排出一公里,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长龙。
云雾缭绕,旌旗招展今天(10月26日)清晨备受瞩目的“金都杯”2025广东环云开山越野赛在钱排李花谷激情点燃!
凌晨四点,李花谷停车场就亮成一片灯海,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的车牌挤得满满当当。有人裹着保温毯在车里打盹,有人围着小炉子煮泡面,香味混着山里的冷气,直往鼻子里钻。五点整,大喇叭喊“领取号码布”,队伍一下子排出一公里,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长龙。
我挤在人群里,看见一位白发大爷把号码布别在背上, digits 是“6001”,一问才知道他今年68,从郴州坐了七小时大巴赶来。他说:“我不跑快,我就想看看云开山的日出。”一句话把周围人都逗笑了,也戳中了大家的软肋:来这儿的人,一半是冲成绩,一半是冲心里那口气。
六点半起跑枪响,上千人踩着碎石冲进黑暗,头灯晃成一片星海。六十公里组先出发,他们要翻三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山,累计爬升三千三百米,相当于把泰山爬一遍半。三十公里组随后跟上,赛道短一半,却也要爬一千七百多米。本地人悄悄说:“那条林间小道,下雨像滑梯,晴天像刀背,不是熟手根本撑不下来。”
我在第一个垭口守着,七点二十分,雾气还没散,远处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像鼓点敲在人心口。领先集团五人,清一色小跑平路、上坡快走,下坡像飞。最前面的是贵州选手杨家祥,去年在香港一百公里夺冠,今天他背的水袋只装五百毫升,他说“信宜补给足,我信得过”。一句话把组委会的辛苦都亮了底:每隔七公里一个补给站,热粥、香蕉、能量胶摆得整整齐齐,医疗队员比选手多,无人机嗡嗡盘旋,谁摔了,三分钟到场。
八点,太阳跳出云层,山谷一下子亮了,可温度反而降了。我看见一个穿红色冲锋衣的姑娘坐在路边揉膝盖,号码布写着“3042”,她是广州一家银行的职员,今天请假来跑三十公里。她说平时加班到凌晨,跑步是“给自己买自由”。她膝盖旧伤复发,疼得冒汗,却仍笑着让医生贴药膏:“贴完我还走,到终点就能发朋友圈。”那一刻我明白,越野跑不是逃命,是普通人把日子撕开一道缝,让风灌进来。
中午十二点,六十公里组冠军冲线,杨家祥用时七小时零六分,比第二名快九分钟。他喘得说不出话,先蹲下来摸了摸地上的红毯,那是组委会怕选手摔倒特意铺的。第二名是湖南妹子李雪,体重不到四十五公斤,却背了十支能量胶,她说“我怕饿,更怕辜负自己”。两人领奖时都没谈奖金,只说“云开山太美,下次还要来”。一句话把信宜的山水卖了个遍,现场直播弹幕刷到飞起,当天“李花谷”搜索量暴涨三倍。
下午三点,三十公里组冠军出炉,佛山外卖小哥黄永胜。为了攒参赛费,他连跑三个月夜班,每天睡四小时。冲线那一刻,他把手里的外卖保温箱高高举起,箱子上贴着“生活再难,也要翻山越岭”。裁判一时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赞助商广告。后来记者采访,他说得直白:“我送外卖也翻小区坡,今天翻山,一样给五星好评。”一句话把越野赛和市井生活缝在一起,谁听了都热乎。
到下午五点,还有一百多人没回来,天又飘起雨丝。组委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夜里十点,沿途志愿者把姜汤熬得滚开。我跟着收尾队走了五公里,碰见一位体重两百斤的大哥,他走一步喘三口,却拒绝上车收容。他说:“我闺女在终点等我,她说爸爸跑完就能减肥。”那一刻,收容车里没人再劝他,大家把手电集中照在他脚下,硬是把五公里走成了一条光铺成的路。
夜里九点五十分,大哥终于到了,女儿扑进他怀里,把完赛奖牌挂到自己脖子上,奶声奶气:“爸爸你赢了。”全场剩下的人都鼓掌,掌声比给冠军还响。我看见志愿者偷偷抹泪,也看见工作人员把剩下的热粥全倒进保温桶,拉到终点免费分给选手。那一碗白粥,比任何奖金都暖。
比赛结束,我翻看数据:一千零二十六人出发,九百八十八人完赛,三十八人因伤退赛,零重大事故。组委会把剩下的补给全捐给镇上养老院,连香蕉都没浪费。信宜民宿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说“下周周末房间全订满”。一场越野跑,把山里淡季变成旺季,把外乡人变成回头客,也把普通人心里那口闷气顺成深呼吸。
有人问我,花这么多钱、受这么多罪,跑到山里找虐到底图啥?我回头看那条被脚步踩出的土路,雨后泛着金光,像一条刚被点燃的引线。它点燃的是大爷的日出、姑娘的自由、外卖小哥的五星、胖爸爸的承诺,也是信宜这座小城被看见的机会。
人活一世,总要有一次翻山越岭,不一定为拿第一,只为在山顶吹一口大气,告诉自己:我能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信宜今晚的月亮很亮,照得赛道像一条银色的河。要是你也憋着一口气,别闷在沙发里刷手机,下回跟我一起去起跑线试试。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爬也得爬到终点,因为终点有人等你,有粥等你,还有一句实话等你:山不过来,你就过去,过去了,山就是你的。
来源:湿地中寻水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