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湿播种技术建议:应对阴雨天气的依据与方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7:02 1

摘要:近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多地农田土壤湿度过大,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抗湿播种不是简单的赶时间,而是需要科学调整播种策略,掌握“宁可晚播、不能湿播”的原则。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应采取差异化技术措施,重点围绕“排水散墒、适墒整地、品种选择、播量调整、播种深度控

秋雨连绵,农田湿黏,科学播种是关键。

近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多地农田土壤湿度过大,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抗湿播种不是简单的赶时间,而是需要科学调整播种策略,掌握“宁可晚播、不能湿播”的原则。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应采取差异化技术措施,重点围绕“排水散墒、适墒整地、品种选择、播量调整、播种深度控制和种子处理”等环节进行科学应对。

土壤过湿时坚决不能“带水抢种”。机械在湿度过大的土壤上作业会破坏土壤结构,形成僵硬的泥条,透气性极差,极易引发烂种烂芽,导致根系难以深扎,形成僵苗,抗逆性差。对于地表有明水的涝渍地块,应迅速开沟疏浚,及时排除明水。在田间,根据地形开挖“十字形”、“丰字形”或围沟等深窄沟,深度最好达到30-40厘米,加速排除地表水和耕层滞水。对犁底层坚实、透水性差的地块,可选用专用钻孔设备打破犁底层阻隔,增强水分入渗能力。待机械可进地后,抓紧开展深松或耕翻晾墒,为播种创造适宜条件。

小麦播种

1、黏重土壤地块黏土地应避免过湿翻耕形成泥垡或坷垃。此类土壤排水不畅、散墒缓慢,应适时耕翻晒垡或深松,加速土壤水分蒸发,改善通气状况。待土壤可旋耕(含水率降至25%以下,田间行走无明显陷痕)时,再进行整地,确保地表平整、细碎。

2、积水严重地块对于稻田或积水严重的地块,采用“免耕直播”,这是抗湿播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待出苗后再适时进行中耕松土和追肥,避免因湿耕造成土壤结构破坏。

3、板结压实地块对因机械碾压导致地表压实的地块,应在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深松或耕翻,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水分入渗能力。但需注意,土壤处于极度黏湿、糊烂状态时,​严禁机械强行下地,以免形成僵直泥条,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丰收小麦田

播种深度是影响小麦出苗质量和整齐度的关键因素。湿涝地块一般应适当浅播,以减少种子出土阻力,促进早出苗、齐出苗。​

黏重土壤​: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切忌过深。因为湿土透气性差,播种过深会导致种子缺氧,影响发芽和出苗。

沙质土壤​:虽然沙土透气性好,但湿涝情况下也应适当浅播,一般3-4厘米即可。​板结地块​:可采取宽幅沟播方式,播种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减少镇压,助苗早出土早发快长。播种过深会导致种子在出土过程中消耗大量养分,导致幼苗细弱、发黄,分蘖延迟。而播种过浅则易使种子因表层土壤水分不足而无法正常发芽。

湿播环境下,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发病风险极高,​种子处理是抗湿播种不可或缺的环节,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1、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药剂进行包衣或拌种,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具体操作:有拌种机械时,用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200毫升稀释成药液,搅拌15公斤小麦种子;无拌种机械时,可用相同药量加水500毫升,配成药液后用喷雾器边喷边拌匀。

2、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在土壤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戊唑醇、三唑醇等药剂拌种或包衣,以免产生药害。优先选择成品悬浮种衣剂,并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抗逆性。

金黄麦穗

1、科学选种,以种补晚

超过适宜播期后,应选用耐迟播、抗逆能力强、丰产潜力大的半冬性早熟品种或弱春性品种。如果播种期推迟到11月10日以后,应果断将半冬性品种更换为耐迟播的弱春性或春性品种。

2、增加播量,以密补晚

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播量,但需注意控制上限。一般每晚播2-3天,亩播量增加0.5-0.6公斤。黄淮海地区北片最大播种量不宜超过40斤/亩,南片不超过35斤/亩,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

3、合理施肥,以肥补晚

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并重施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可每亩增施尿素2-3公斤、纯磷1公斤,弥补因雨水造成的养分淋失。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可亩施5-7.5公斤磷酸二铵作种肥,但土壤湿度大时应采用“种肥分离”方式,避免烧种。

小麦丰收景象

出苗后,要尽早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和分蘖发生。湿播易导致出苗不匀,要及时查苗补缺,确保苗全、苗匀。冬季按照“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大不压小”的原则,待土壤有2-3厘米干土层时适时镇压,踏实土壤,弥实裂缝,保温防寒。晚播麦田杂草往往较重,要抓住冬前或早春杂草小苗时期,选择对口药剂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小麦抗湿播种技术的核心在于灵活应用“四补一促”措施,即“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一促到底”。未来天气条件允许时,应抓紧时间排水散墒,待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70%-80%​​(手握成团,放手即散)时,及时进行整地播种,确保苗全苗壮。只要技术措施到位,晚播小麦同样可以获得高产。希望广大种植户结合自家田地实际情况,科学应对湿涝灾害,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三农禾本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