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餐饮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新鲜事——一条街挤着5家火锅店,外卖平台上“9.9元双人餐”互相压价,顾客进门先刷点评比价……无数老板守着空荡荡的店面叹气:“不是我不努力,是真的卷不动了。”
餐饮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新鲜事——一条街挤着5家火锅店,外卖平台上“9.9元双人餐”互相压价,顾客进门先刷点评比价……无数老板守着空荡荡的店面叹气:“不是我不努力,是真的卷不动了。”
但总有人能在红海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社区里的早餐店靠“免费续粥”火了三年,商场里的小众面馆凭“现拉现煮”排队到闭店,街边的烧烤摊用“老板陪聊+定制辣度”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点。其实生意火不火,关键不在“卷价格”,而在“抓人心”。今天就拆解3个能落地的爆款打法,帮你把顾客变回头客,把回头客变“自来水”。
第一招:用“超预期细节”替代“低价补贴”,让顾客主动晒单
很多老板觉得“不降价就没人来”,但真相是:顾客反感的是“廉价感”,不是“不便宜”。比起“10元减5元”的促销,一个让人心头一暖的细节,更能留住顾客。
上海有家馄饨店,没做过一次外卖补贴,却靠“三个免费”火了:免费给带孩子的顾客煮软馄饨,免费给加班的上班族加个蛋,免费给打包的顾客多装一份汤底和醋包。有顾客把“加班收到的爱心蛋”发到社交平台,评论区全是“明天就去吃”;家长们因为“孩子能吃热乎软馄饨”,每周固定来三次。不到半年,这家20平米的小店,外卖订单从每天30单涨到200单,复购率超过60%。
别小看这些“不花钱的细节”:下雨天门口放几把共享伞,冬天给顾客递杯热开水,甚至记住老顾客的口味(“张姐,还是要微辣少醋对吗?”)。这些动作比降价更能让顾客觉得“被重视”,而“被重视”的顾客,才会主动拍照发圈,帮你免费宣传。
第二招:打造“记忆点产品”,避开“同质化陷阱”
现在的顾客,吃的不是“饭”,是“体验”。如果你的菜单和隔壁店长得一样——都是酸菜鱼、水煮鱼、毛血旺,顾客凭什么选你?想要生意火,必须有一道“别人没有,只有你家有”的记忆点产品。
成都有家川菜馆,主打菜不是传统川菜,而是“会冒仙气的辣子鸡”:上桌时用干冰营造烟雾效果,鸡肉外酥里嫩,还搭配了可食用的“辣椒造型饼干”。顾客第一次吃都会拍照,甚至有人为了这道菜,专门从其他区开车过来。更绝的是,他们还把这道菜做成了“半份装”,单人来吃也能点,既降低了尝试门槛,又提高了点单率。
打造记忆点不用搞复杂:可以是“造型特别”(比如用竹筒装饭、用小锅端菜),也可以是“吃法独特”(比如火锅配现磨的花生酱、面条可以免费加卤汁),甚至是“口味专属”(比如“妈妈味的番茄炒蛋”“爸爸爱的辣炒大肠”)。只要让顾客记住“吃XX菜,就去那家店”,你就赢了一半。
第三招:做“社区熟人生意”,把顾客变成“朋友”
如果你的店开在社区、街边,别总想着“做所有人的生意”,不如聚焦“做熟人生意”。比起商场里的连锁品牌,社区店的优势就是“接地气”——能和顾客聊上几句,能记住他们的喜好,能给他们“家一样的感觉”。
北京有个社区烧烤摊,老板没做过线上推广,却靠“认人”火了:老顾客来,不用开口就知道“李哥,还是5串五花肉、2瓶冰啤酒”;顾客加班晚了来吃,老板会多送两串烤馒头;甚至顾客家里有事,老板还能帮忙照看一下孩子。时间久了,顾客来吃烧烤,就像去朋友家做客,不仅自己常来,还会带同事、邻居来。现在每到晚上,这个摊前都坐满了人,比旁边的连锁烧烤店还热闹。
做社区生意的核心,就是“把顾客当朋友”: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口味,偶尔给点小优惠(比如“今天送你份拍黄瓜”),多聊几句家常(“孩子最近考试怎么样?”)。当顾客觉得“这家店老板人好”,即使隔壁店便宜几块钱,他们也会选择你——毕竟,谁不想在“朋友”的店里吃饭呢?
最后:餐饮生意的本质,是“用心”
其实餐饮行业从来不是“卷死别人”,而是“做好自己”。那些生意火的店,不是因为老板多有钱、多会营销,而是因为他们懂顾客——知道顾客需要什么,知道怎么让顾客开心,知道怎么让顾客下次还来。
别再纠结“怎么降价”“怎么抢流量”了,从今天开始,试着做一件小事:给顾客递杯热开水,给菜单加一道有记忆点的菜,记住老顾客的名字。慢慢你会发现,生意火起来的秘密,从来都不是“内卷”,而是“用心”。
你准备从哪一招开始尝试?先从记住第一个老顾客的口味开始吧——这或许就是你家店“火起来”的第一步。
来源:恬淡幽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