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力量沉下去 乡村振兴活起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0:18 1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市委宣传部定点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将定点帮扶作为锤炼队伍、理论宣传、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推动富源县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市委宣传部定点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将定点帮扶作为锤炼队伍、理论宣传、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推动富源县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访慰问特殊群体。

系统谋划,构建定点帮扶联动新格局。市委宣传部始终将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注重发挥部门独特优势,构建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帮扶工作体系。部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2025年以来,部务会专题听取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2次,专题研究定点帮扶工作6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6次到洗洋塘社区发家村专题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发家村发展思路,探索提出“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村庄美”的“发家致富”之路。部机关多方联动、同心合力。建立“部机关—工作队—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市委宣传部对口帮扶洗洋塘社区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5-2027)》,为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战略蓝图和行动指南。工作队前沿作战,精准落地。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作为宣传部职能在社区的延伸,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既是党的政策“宣讲员”,又是文明新风“引导员”,更是邻里乡间“协调员”,成为宣传部联系服务基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确保部机关各项帮扶举措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3年,市委宣传部驻洗洋塘社区第一书记被省委组织部和省乡村振兴局评为2021—2023年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家长夜校活动。

文化浸润,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新动力。市委宣传部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贯彻“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理念,紧扣宣传部主责主业,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精神风貌,激发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家长夜校”破题家教困境,打造“惠民育心”新阵地。针对社区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方法缺失的问题,工作队发挥宣传部资源优势,整合教育系统、妇联组织、社科专家及本土乡贤资源,构建“市县级专家+乡土讲师+志愿骨干”三维师资体系,创新开办“洗洋塘家长夜校”,围绕亲子沟通、心理健康、习惯养成、法治安全等主题,每月定期开课。累计邀请教育、心理、法律等领域专家5人,挖掘社区“土专家”“田秀才”10人,培训家长超200人次。在社区公告栏、文化广场设置教育宣传专栏,积极宣传社区教育典型案例,在社区内营造“家长好学、孩子懂事、邻里和睦”的和谐文明生态。“光影赋能”升级电影放映,构筑乡村文化新阵地。针对农村电影放映内容老旧,居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将“送文化下乡”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运用“定点放映+流动放映”双模式,定制“红色经典+政策解读+科教片+社区微纪录”等多选“套餐”,在放映前加播反电诈、医保政策、假期安全、乡风文明等宣传短片,结合节庆活动开展“主题电影周”,完成公益放映120场,覆盖群众逾1000人次,露天影院重新成为聚人心、育新风、长知识的文化家园,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文明积分”激活善治源头,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探索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将遵纪守法、人居环境、邻里和睦、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参与公益等纳入积分范畴,设立“文明储蓄存折”,居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截至目前,已记录好人好事300余件,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乱扔垃圾、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蔚然形成。

邀请专家指导调研。

聚焦民生,展现驻村帮扶务实新作为。市委宣传部在抓好“精神帮扶”的同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协调资源,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累计投入帮扶经费16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垃圾分类、水管网保护、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解决150余户群众“出行难”问题,解决400余人“饮水难”问题。实施文化小广场改造项目,将闲置房屋改造成居民文化活动小广场,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休闲娱乐和活动交流空间,社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产业帮扶探索前行。工作队结合洗洋塘社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邀请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4次到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协助引入万寿菊种植及深加工产业,积极联系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帮助社区开展市场分析和制定线上销售方案,建立推行“532”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销售收入50%归农户、30%归村集体、20%归企业)和“433”二次分配机制试点,实现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提升。为解决农户种植的中药材收购价格偏低的问题,工作队多方联络外地中药材厂商,邀请专业团队实地考察种植基地,结合药材品质、产量制定合理收购价格。今年已接到当归、西归等中药材订单48万余公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50万元,实现药材销路和农民增收双保障。纾困解难温暖民心。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定期走访慰问,向浙江香海慈善基金会争取衣物捐赠,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活动3场次。联合富源县第一幼儿园、第六幼儿园开展农耕研学、红色研学活动,开展端午节、迎“六一”、庆“七一”、主题党日等活动3场次。为监测对象、困难学生、大病家庭等开通“代办帮办”绿色通道,实行“专员负责、优先受理、快速办结”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发现、上门服务、全程跟踪,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将点滴关怀汇聚成温暖力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曲宣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