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看斯诺克,看的是谁输谁赢,谁拿了多少奖金。但我觉得,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看人。看一个人在高压之下,怎么思考,怎么选择,怎么咬着牙把看似不可能的球给打进去。
好的,这次不谈史诗,不聊命运,咱们就坐下来,像在街边小酒馆里一样,唠唠这几场球。
有些人看斯诺克,看的是谁输谁赢,谁拿了多少奖金。但我觉得,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看人。看一个人在高压之下,怎么思考,怎么选择,怎么咬着牙把看似不可能的球给打进去。
就在昨天凌晨,北爱尔兰那边打了好几场球。中国的几个小伙子也上了场,有笑的,有哭的。这台球桌啊,浓缩了太多人生的味道。
先说咱们自己人的那场“内战”。袁思俊对阵龙泽煌,俩人排名差不太多,都是咱们中国军团里正往上冲的年轻人。这种比赛最不好打,赢了,是踩着自己兄弟的肩膀上去的;输了,心里那股劲儿就得憋好久。
你说场上谁不想赢?袁思俊明显准备得更足,手感也更火热。他连续拿下两局,直接把气势打了出来。这种时候,对手龙泽煌心里肯定咯噔一下,本来势均力敌的局面,一下子就变得被动了。打球最怕的就是这种“一口气”,一旦泄了,就很难再提起来。袁思俊4-2拿下了比赛。
他赢了,但你能看到他脸上没有那种狂喜。赢自己人,滋味总是复杂的。这就像一个班里两个尖子生争一个保送名额,谁上了,另一个都得失落。但这就是竞技体育,你不上,就得看着别人上。袁思俊用实力给自己挣了个继续往前的机会,这就够了。
然后是另一场,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咱们的庞俊旭,对上了斯诺克界一座绕不开的大山——“巫师”希金斯。希金斯是谁?那是跟奥沙利文、马克·威廉姆斯齐名的“75三杰”,拿冠军拿到手软的传奇人物。
比赛刚开始,庞俊旭打得那叫一个漂亮!上来就给了老巫师一个2-0!当时我估计不少看球的兄弟都激动了,觉得这年轻人要创造奇迹,把传奇拉下马了。庞俊旭自己肯定也是这么想的,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
但传奇之所以是传奇,就是因为你永远不能提前给他宣判死刑。
希金斯这老爷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落后两局对他来说,可能就跟喝口水一样平常。他稳了稳心神,然后就开始了他的“魔法表演”。你眼睁睁看着他一杆清台,打出126分。那一瞬间,整个球场的空气都变了。
那不是一杆普通的高分,那是一种宣告。他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人,不慌不忙地告诉眼前的年轻人:“小子,游戏现在才真正开始。”庞俊旭的节奏,一下子就被这杆球给打乱了。他开始犹豫,开始怀疑,开始在出杆前想得更多。而希金斯呢,一杆接一杆,稳如泰山。
希金斯连赢三局,4-3,硬生生把胜利从庞俊旭手里抢了回来。这场球,庞俊旭输的不是技术,是经验,是那种在悬崖边上还能冷静擦拭准星的大心脏。对他来说,这虽然是场失利,但能跟这种顶级高手掰手腕到最后一步,学到的东西比赢一场普通比赛要多得多。这学费,交得值。
看完这场,你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有人四十多岁了,还能站在顶尖行列。他们脑子里存了太多比赛的“数据”,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瞬间调出最优解。这种无形的财富,是再好的天赋也换不来的。
再看看其他几场球,也是各有各的故事。
世界第一的特鲁姆普,外号“王牌君”,打球那叫一个潇洒。他打赢了佩奇,过程看着波澜不惊,但这就是统治力。对他这个级别的人来说,赢下这种比赛是“本职工作”,输了才是新闻。他就像公司的CEO,关心的是整个战役的走向,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
还有一场,跟希金斯那场正好反过来。老将“猎鹰”霍金斯,一个拿过好几个冠军的名将,被一个爱尔兰小伙子亚伦·希尔给掀翻了。这个希尔,排名不高,名气不大,就像一个刚入职场的愣头青,但他就是敢打敢拼。
霍金斯可能觉得这比赛十拿九稳,稍微一松懈,就被对方抓住了机会。那小伙子也是真狠,抓住了就不松口,一顿猛打,硬是把霍金斯给打懵了,最后也是4-3逆转。你看,这就是斯诺克的魅力,名气和排名在球桌上都做不了数。你稍微一走神,对面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就可能给你致命一击。
这场“爆冷”,其实一点也不冷。它只是在重复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渴望胜利的对手。
最后还要提一下汤姆·福德,这位老兄也挺有意思。他拿过好几次亚军,总是在距离冠军最近的地方摔倒,但他就一直没放弃,还在打。这次他4-1轻轻松松赢了韦克林,状态好得很。这种常年陪跑,却依然热爱、依然坚持的人,本身就很值得尊敬。
所以你看,这一晚上几场球,几张小小的绿色台桌,上演了多少故事。有老将用经验教年轻人做人,也有年轻人用冲劲把老将拉下马;有世界第一的从容不迫,也有中国德比的复杂滋味。
这不仅仅是把几个球打进洞里那么简单。
这是策略的博弈,是心态的较量,更是人生的缩影。你春风得意时,能不能稳住?你身处逆境时,敢不敢亮剑?你面对兄弟时,如何取舍?你面对传奇时,是胆怯还是兴奋?
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他们每一次俯身、每一次出杆之中。而我们这些看客,看的,或许也正是自己人生的影子。
来源:篮坛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