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工业的又一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9:07 1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在昆明都还没有几座高楼的年代,蒙自电池厂就盖起了9层高的三九电池大楼。

砍自己一刀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昆明都还没有几座高楼的年代,蒙自电池厂就盖起了9层高的三九电池大楼。

1992年、1993年、1994年,其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云南省百强企业。1994年,更是实现了:

经济效益居全国行业第二位。

这家边陲的明星企业,在当时还引来了越南、缅甸、日本、老挝等地的考察团,产品也畅销国内16个省市、多个东南亚与非洲国家。1997年,“999”牌电池被评选为云南省首批省名牌产品,获得国家自营进出口权。

夜深人静的时候,县城的人都休息了,而电池厂里却是灯火通明,生产的、拉货的,一派繁荣。

媒体称那是奇迹的年代。差不多同一时期,云南工业绽放出了五朵金花,涵盖当时最时兴的电视、自行车、冰箱、洗衣机和汽车。

那个夏天拥挤喧嚣,人与人的距离却格外亲近。

但十年跌宕如梦。2005年,“999”电池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同年4月,“999”电池彻底停产,职工每月领取156元的生活费、社保无法缴纳,除少数的职工留守外,近700名职工各奔前程。

4年后,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09年11中旬,电池厂参股的职工拿到他们的股金与补偿金,从此与电池厂再无瓜葛。

对于“999”电池的陨落,掌门人李志忠含泪总结:

社会进步了。

1

蒙自电池厂所在的红河,工业底子很厚,曾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蒙自相继建立了南湖橡胶厂、三九电池厂、红河州轴承厂等;以云锡锡冶炼厂为代表的个旧,曾被称为世界锡都;云南首座火力发电厂落地开远,装机容量占当时滇南电网的57.5%……诸多工厂,不仅为红河带来了繁荣,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那些成就你的也终将束缚你。

蒙自八一汽车修理厂从拖拉机厂转型为汽车配件厂,最终在2008年变更为蒙自创一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红河轴承厂曾是经济效益突出的单位,最后却成为蒙自人的回忆。

曾经陪伴80/90后长大,不少人以为石林县产的“后林”胶鞋,其实是石林牌,乃是南湖橡胶厂的杰作,如今也已不见踪影。

特别是个旧和开远两个工业重镇,传统工业留下的痕迹就更重了。

个旧历史形成的尾矿、冶炼废渣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开远“灰城”“臭城”的绰号远近闻名,滇南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十三五期间,红河关停淘汰选矿企业343家,淘汰拆除关停炼铅鼓风炉58座,真正的:

猛药去疴。

一个时代落幕了。

可以说,红河的转型是必然选择,但真正关键的是如何转?

工业的转型向来是所有转型里面最难的一种。转好了从此迈上新台阶,转不好,可能有些企业又要“吃席”。因此,红河的转型是谨慎和科学的,并没有选择简单淘汰,而是瞄准了四个方向:

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

以个旧为例,这里因锡而立、因锡而盛,随着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这个曾经辉煌的城市步履维艰。

2008年,个旧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此为机遇,个旧主动谋变,实施“产业链延伸+产业更新”的复合型模式,打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0万吨冶炼深加工项目。

2020年11月26日,全省首个“退城入园”标杆项目在蒙自经开区云锡产业园落地,经过一个多世纪岁月洗礼的云锡锡冶炼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该项目投资超过30亿,年产7万吨精锡,满负荷生产年产精锡将占全球产量超过20%。项目在世界锡工业领域创造了多项新纪录:产能规模最大,工艺设施、冶炼技术水平一流。

云锡公司成功引进澳大利亚高新技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找到了解决锡冶炼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的关键。产能由每年5万吨扩大到每年7万吨:

占全球年产能的四分之一。

往昔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场景早已不见。

2

蒙自矿冶这家公司,不少人咋一听都以为是本土国企,其实它既不是国企,也不是土生土长的蒙自企业。

蒙自矿冶成立于1996年,是通过昆交会从广西来到蒙自的州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它担负着开发白牛厂矿山的使命,这个矿山地处蒙自,为银、铅、锌、铜、锡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集中区,是蒙自重要矿产资源生产基地。

2002年,蒙自矿冶成为蒙自第一纳税大户,2003年跻身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列入红河州十大重点出口创汇企业。

2006年建成年产5万吨锌、50吨铟生产线,其综合生产工艺为国内首创,是国内矿产铟提取技术最完善、最先进的厂家之一。

在好几年里,它还是:

蒙自第一纳税大户。

仅2011年,蒙自矿冶公司就上缴税金3.98亿元。

2007年至2020年,蒙自矿冶累计完成产值近300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向社会捐助1.6亿元。

当然,蒙自矿冶的发展其实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红河州经济总量超越玉溪市,上升到全省第3位时,蒙自矿冶却步入深水区,原因也很简单:

停产了。

自2014年以来,因内外环境问题,白牛厂矿山全线停产。

2017年1月,公司股东会进行了重大调整,组建了新一届企业领导班子,担当起拯救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使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采购原材料冶炼挺过来的。

在最困难的日子,公司税收贡献下降至2024年的0.34亿元。随着白牛厂矿山复产,经营状况将根本性改善,税收贡献能力也还将同步快速提升。

3

吴晓波在《大败局》里说,中国的商业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可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

蒙自矿冶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开始二次创业。

欲重拾荣光,必锤炼神魂。

砍向自己的第一刀是在销售上。

依托云南省稀贵金属等资源优势,蒙自矿冶以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和铅锌冶炼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核心,积极延伸供应链,先后成立西南矿冶(深圳)供应链公司、西南矿冶(广州)科技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对接广东、上海有色金属贸易业务,以及铅、锌精矿进口业务,扭转了:

传统营销模式的被动局面。

第二刀是向内求、强化创新和技术。

公司有数十项技术专利,其中自主专利近30项,综合回收核心技术指标在全国乃至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深水湾”商标是云南省著名商标,铅、锌、铟、银4种产品是云南省名牌产品,锌锭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交割品牌。

几年的励精图治后,蒙自矿冶从产业链、创新链、管理链、生态链、价值链多个维度进行升级。

光拿省钱这一点举个例,公司把冶炼生产中产生的蒸汽余热,再用来发电,每年就达1400多万千瓦时。

2020年,蒙自矿冶被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蒙自首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

基础已经打好,一切也就自然而然。

2024年,红河州、蒙自市在资源经济上大做文章,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盘活白牛厂矿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工作专班,招引山东招金集团,与蒙自矿冶合作组建蒙自一智矿业公司。

双方从前期考察调研、矿山托管到正式合作,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矿权整合等工作,成功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再次刷新了大企业、大项目落地的“红河速度”。

近日,白牛厂矿山复产仪式在蒙自市老寨苗族乡举行。山东招金集团与蒙自矿冶公司签订股权合作协议,这座沉寂多年的矿山又有生气了。

据了解,白牛厂矿山复产后,今年预计可以出矿25~30万吨,年内蒙自矿冶公司综合产值预计将提升:

超25%。

但山东招金集团的魄力远不止此。他们的打算是,通过实施绿色智慧矿山、冶炼厂技改提升和稀贵金属资源深度综合利用等项目,预计通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综合产值百亿元以上、稳定就业3000人以上。

预计用3至5年的时间,培育1家上市企业。

仪式当天,招远市还与蒙自市签署了协议,双方将以有色金属产业合作为切入,推动形成多领域、更深入的产业合作。

看起来,白牛厂矿山复产不只是蒙自矿冶夙愿,也藏着新时代下,红河想重回工业高地的雄心。

红河地处云南南部,在滇东高原和哀牢山之间。东北部的高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到处是险关。

红河流经之地多分布着红色土壤,江水如一条红色的飘带缠绕在大山之间,绵延万里。

大河时被阻拦,水下却在积蓄势能,江水前赴后继,不舍昼夜。

所有的关隘,终将冲破。

关关是难关,但我们关关过。

部分资料参考:云南网、界面新闻、澎湃新闻、星球研究所等

来源:云财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