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恩来,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他1913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世界人民敬仰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圆融、智慧的化身
姓名:周恩来,字翔宇
生卒年:1898年~1976年
祖籍:浙江绍兴
身世背景: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最痛心的事:“文革”期间,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
最欣慰的事:革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周恩来,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他1913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1924年,周恩来先后赴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周恩来从巴黎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6年,周恩来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他握手,但周恩来总理以高超的外交风度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
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油画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他在党的六大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随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1931年底,周恩来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等职,1933年,参与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
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发生后,他任中共全权代表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武汉、重庆开展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参与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后率团留在重庆和南京,次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周恩来随毛泽东转战陕北。1948年9月,他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他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主席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60年,他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提出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在国际事务中,周恩来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他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次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原则。1961年,周恩来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同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期间,周恩来顾全大局,任劳任怨,维持了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费尽苦心,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72年以后,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但始终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他的主要著作编成《周恩来选集》。
1912年的周恩来
次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为了中华之崛起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周贻谦来到奉天(今辽宁省),在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一次,当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激昂地回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他光辉的一生,渗透在他的伟大事业之中。周恩来正是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后,才自觉参加到革命中来的。
■五四运动中的周恩来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不敢贸然在巴黎和约上屈辱地签字,这场运动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了游行示威。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在报上大声疾呼:“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的来了!”我们“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敢言”,“其‘主张’与‘评论’二栏,极有特点,敢说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为了支援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周恩来与天津各界人民代表两次进北京到总统府门前示威,并与郭隆真、邓颖超、谌志笃、马骏等20名男女学生组成了觉悟社。
周恩来从小立大志,而后朝着自己的志向积极拼搏,无私无畏,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一生不居功,不贪恋地位和权力,从不懈怠,穷其毕生精力,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地操劳。
在最为关键的历史关头,周恩来挺身而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周恩来一生大有大无,有的是高尚的精神品质,没有的是私利、偏见,他永远值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怀念和学习。
来源:历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