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从来没说过村支书60岁必须离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里只说了年满18岁就能参选,压根没提年龄上限。农业农村部的政策也写得明白,特别优秀的村支书年龄能放宽到65岁,烟台还有位68岁的老支书,因为村民全票支持,照样稳稳当职。咱农民最实在,选“当家人”哪能光看年
村口小卖部又传闲话了?说村支书一过60岁就得“卷铺盖”走,连干了十几年的老支书都得让位置?别听这些瞎忽悠,这事儿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国家从来没说过村支书60岁必须离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里只说了年满18岁就能参选,压根没提年龄上限。农业农村部的政策也写得明白,特别优秀的村支书年龄能放宽到65岁,烟台还有位68岁的老支书,因为村民全票支持,照样稳稳当职。咱农民最实在,选“当家人”哪能光看年龄数字?能干事、办实事才是真本事。
到底啥样的村支书才算合格?这三条硬标准,比年龄管用多了:
1. 心里得装着村民,不是只当“传话筒”
好支书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汇报的。谁家老人看病难、谁家孩子上学远、哪片地的水渠堵了,他得门儿清,而且能真刀真枪去解决问题。就像有的村支书,知道村民卖菜难,自己学直播帮着带货;看到留守老人吃饭不方便,牵头办起了爱心食堂。这种把村民的事儿当自家事儿的,不管多大年纪,村民都认。
2. 办事得公道,一碗水端平不偏心
村里的事儿看着小,其实都关乎家家户户的利益:宅基地划分、低保评选、补贴发放,哪一样都不能含糊。有老支书说得好,只要公平公正,再难的事儿也能办顺;要是厚此薄彼,小事也能闹成大事。那些遇事只想着亲戚朋友、占集体便宜的,就算年轻力壮,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3. 能带大伙致富,不是混日子熬年头
乡村振兴缺不了能领头的人。不管是像“花生支书”那样,依托村里的老产业搞深加工,让村民的花生卖出好价钱;还是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帮村子找到增收的路子,得有实实在在的办法。毕竟村民跟着支书干,图的就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才是最硬的本事。
其实大伙儿关心年龄,说到底是怕没个靠谱的带头人。但老支书有老支书的优势:熟悉村情、人脉广、办事有经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长处:懂新技术、思路活、敢闯敢试。现在不少地方都是“新老搭配”,老支书带新人,年轻人补活力,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下次再有人说“60岁必退”,你就告诉他:选村支书,看的是良心、公心和本事,不是身份证上的年龄。你村的支书多大年纪?干得咋样?评论区聊聊~
来源:郊外放飞和平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