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亮童声与醇厚女声交织,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的夜空下回荡。10月12日的“南山周末音乐会”上,青年歌唱家谭晶与深圳儿童友好童声合唱团携手演绎粤语经典《漫步人生路》,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
歌声穿透时光,真爱铸就幸福,谭晶在事业巅峰期选择家庭,如今迎来人生最美的绽放。
清亮童声与醇厚女声交织,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的夜空下回荡。10月12日的“南山周末音乐会”上,青年歌唱家谭晶与深圳儿童友好童声合唱团携手演绎粤语经典《漫步人生路》,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
演唱结束后,她亲切地鼓励孩子们坚持音乐梦想,还许诺:“若有机会,愿与你们合作录歌,让更多人听到这美好声音。”
如今的谭晶,身份早已不只是歌唱家。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的妻子,是48岁依然活跃在乐坛的“跨界歌后”。回望来路,她坦言:“这辈子最对的决定,就是为他生两个丫头。”
---
01 音乐之路,从地下室哭三天到青歌赛金奖
谭晶的音乐基因,源自山西侯马那个文工团家属院。父亲谭新民、母亲周丽萍都是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家里的收音机永远播放着民歌。
音乐天赋在她身上早早显露。1岁半时,还不会说完整句子的她,就能跟着母亲哼唱《妹妹找哥泪花流》,虽然吐词不清,调子却准得惊人。
为了支撑女儿的梦想,这个普通家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上世纪90年代初,母亲周丽萍放弃文工团的稳定工作下海经商,父亲则在业余时间兼职会计。
高二那年,谭晶听从母亲的建议提前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山西大学音乐系。可大一暑假,母亲觉得“这所学校不够顶尖”,坚持让她退学重考。
一家人随后搬到北京,租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夏天像蒸笼,墙上满是霉斑,冬天没有暖气,只能靠电暖器取暖。
1994年高考,她如愿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声乐专业,可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却被“自费生”三个字浇了冷水。
那一刻,委屈像潮水般涌来,她关在地下室的小房间里哭了三天,不吃不喝。
三天后,谭晶打开门,对母亲说:“我要让‘自费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从那天起,她开始尝试“创新”:用通俗唱法练习民族歌曲,意外发现这种融合能让她更放松。
创新的种子,就这样在自卑的土壤中发芽。
大学四年,她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专业课上认真学民族声乐的技巧,课后却偷偷听港台流行歌。
2000年,她凭借独特的唱法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一首蒙古民歌《大地》斩获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
舞台上,她的真声高音稳如磐石,B5音的切换自如,让评委直呼“这是打破唱法界限的创新”。
02 跨界歌后,从青歌赛到“中国名片”
拿下青歌赛金奖后,谭晶的事业步入快车道。
她连续12年登上央视春晚,2002年独唱的《在那东山顶上》,将藏族原生态音乐与通俗唱法结合,一开口就让观众惊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在开幕式上演唱《天空》,声音穿透鸟巢的夜空,成为无数人记忆里的“奥运之声”。
她的声音还成为“中国名片”: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厅、悉尼歌剧院举办6场“和谐之声”独唱会,成为少有用通俗唱法登上古典音乐殿堂的中国歌手。
外媒称她为“东方的莎拉布莱曼”。
乐坛前辈对她的评价极高:韩红说“谭晶的唱功在华语乐坛是食物链顶端”;蔡国庆称赞她“是真正的跨界女王,唱出了中国味”。
即便不追流量,她的影响力依旧深远,周深、毛不易等后辈都曾表示“受她的跨界理念启发”。
2025年,谭晶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的“歌如少年”巡演火爆全国。
继2008年“和谐之声”独唱音乐会后,她阔别17年再度在深圳开唱,备受乐迷期待。
演唱会不仅会演绎《九儿》《灵文》《远情》等经典代表作,同时开辟《漫游》二次元音乐篇章。
03 科学家丈夫,中国芯片之父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谭晶的感情生活却格外低调。2009年,32岁的她在全国人大代表活动中遇见邓中翰。
这位比她大9岁的江苏南京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芯片之父”。
邓中翰的经历堪称传奇。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电子工程学博士、物理学硕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学位。
毕业后,
邓中翰进入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工作,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
1999年,邓中翰应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为了祖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北京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担起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的重任。
创业开始时,邓中翰不仅要心系研发工作,还要从事企业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往往夜深人静之时,才有时间走进实验室专注于思考和研发。
凭着迎难而上的精神,邓中翰带领研发团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研发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一号”。
邓中翰曾总结他的创新理念:“高价值核心专利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04 幸福密码,双胞胎与人生新阶段
谭晶和邓中翰的婚礼简单而温馨,只邀请了韩红、王平久等圈内好友,没有媒体报道。
婚后谭晶依旧专注事业,直到2014年,37岁的她高龄产下双胞胎女儿,才暂时淡出公众视野。
那段时间,有传言说她“失踪”,好友韩红特意澄清“她在安心养身体,高龄产妇不容易”。
成为母亲后,谭晶多了几分温柔。韩红说“以前她性格大大咧咧,现在见面总问‘你家孩子最近健康吗’”。
邓中翰更是把她宠成了“小公主”:知道她喜欢设计,两人一起开了家珠宝店,她负责设计,他帮忙推广。
女儿们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大女儿爱唱歌,小女儿擅长钢琴,周末一家人常在家举办“小型音乐会”,邓中翰坐在沙发上听,眼里满是笑意。
如今,谭晶的生活早已进入“松弛而饱满”的状态。事业上,她从军队文职转为文职三级军官,现任金盾影视中心艺术总监,还被云南大学、东南大学聘为特聘教授或首席艺术指导。
公益是她从未放下的责任:早年参与禁毒、艾滋病防治宣传,如今发起“文物里的旋律”计划。
2025年8月,她在太原纯阳宫捐出50万元给山西文物基金会,计划从晋南到晋北,走访古建采风,将文物故事写成国风歌曲。
10月12日,在深圳龙华区观澜古墟,谭晶与市级非遗项目观澜客家山歌传承人房运良交流互动,并与龙华市民亲密互动。
谭晶表示这是首次来龙华,踏入观澜古墟,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有浓厚的文化韵味。
---
今年中秋,有网友在山西老家偶遇谭晶,她穿着简单的休闲装,陪着父母逛菜市场,手里拎着母亲爱吃的苹果,笑容自然又放松。
快50岁的她,皮肤状态依旧很好,眼神里透着平和与满足。
那个在地下室哭鼻子的自费生,如今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有热爱的事业,有温暖的家庭,有坚持的初心,这便是最好的人生。
来源:书屋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