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声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09:23 1

摘要:岁月中有许多声音的记忆。有妈妈喊我吃饭的声音,有中小学课堂上朗朗读书的声音……最难忘的是军营里吹响军号的声音。虽然军旅生涯只有十一年,这军号声却仿佛一直伴随着我,给我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岁月中有许多声音的记忆。有妈妈喊我吃饭的声音,有中小学课堂上朗朗读书的声音……最难忘的是军营里吹响军号的声音。虽然军旅生涯只有十一年,这军号声却仿佛一直伴随着我,给我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入伍参军的生活是从吹响起床号开始的。那时大山里的军营每天早晨会响起两个军号: 起床号、出操号。起床号的节奏缓慢又悠扬,却带给人最紧张的感受。因为10分钟后是出操号,需用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那被子要叠得有棱有角。当出操号响起的时候,人就应该在操场队列里了。刚入伍那阵,我动作慢,被子总叠不出棱角,出操经常迟到。所以,起床号的吹响,会让我如惊弓之鸟般一跃而起。晨起赖床的习惯就这样被军号吹走了。

昆嵛山军营 曹文彬摄

早操是跑步、走队列。昆嵛山军营山道弯弯,跑步伴随着上下坡,但喊着口令,踩着节奏,队伍就不乱。那铿锵激昂的队列口令和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让大山的军营涌动着一股金戈铁马绿旋风的青春气息。

当兵之前我常患感冒,入伍后的每天出早操击退了感冒病毒,鼻炎也好了很多。尝到了甜头,我开始坚持每天跑步,即使节假日不出操,也要自己跑上一阵,直跑得微微有汗,感觉是为身体发动机做了工作前的预热。

后来我到了师电影队,职责之一是开广播。这“开广播”的主要内容便是吹响军号,当然不是真的去吹号,我的军号是一张薄膜唱片, 每天在广播室把扩音器一开,大山深处的军营就有五个高音喇叭响起嘹亮的军号,司政后三大机关和师直连队闻号而动。足可见这开广播的责任重大。

1976年昆嵛山 刁在义摄

问题也就来了。七十年代大山里经常停电,早晨开广播十有八九靠自己发电。我打着手电拖着电源线楼上楼下地忙活,电子管扩音器需预热10分钟才能播放,而6点钟吹响起床号是一分一秒不能耽搁的。每天咚咚咚地摸黑跑向广播室,感觉是去参加一场战斗。

发电机有两台,新发电机要保证下连队放映,开广播只能用那台靠按压点火的老式发电机。我手劲不够,吭哧吭哧地按压半天也点不着火,黑暗中欲哭无泪,早晨开广播成了一怕。老队长看着挺和蔼,带兵却有他严厉的一套,你纵有千般难处,他总是那句话: 有困难自己想办法。

我就每天围着这台机器转,找手上按压的巧劲,清除点火系统的积炭,终于,它用着顺手了。尝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甜头,以后遇到难事,就真的能自己想办法了。这也是“军号声声”带给我的成长。

2025.10 惠安海滩 陈伏容摄

后来我转业到了南京,住南京政治学院教职员宿舍,一住就是26年。这南政院是军校,每天都是军号声声,我们那栋宿舍楼紧靠大操场,我听着军号起床,看着大操场上的军人队列,就感觉自己还在军营。大操场的队伍一解散,我就去跑步。

再后来,我们搬到了军休所,“军号声声”也伴随着我们的古稀白发渐行渐远了,但是军人的生活习惯留下来了。什么事一旦形成习惯,就根深蒂固,如影随形了。每天依然坚持锻炼,古稀之年改跑步为打太极,掤捋挤按、前进后退、松沉开合,生命的活力被太极点燃。还能发挥一点余热,做一做志愿者,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儿孙送一送爱心。

军号声体现了军队“闻风而动、令出必行”的纪律性,也饱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团结奋进的力量。今天,在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军号声并没有走远,“军号声声”一直都在,在心里,在梦中,在人至暮年依然保持着朝气的日子里。

文/lihua50

图/战友与好友摄

谢谢您的阅读

来源:丽华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