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鹰眼”上岗,武汉交通管理“智”在前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20:17 1

摘要:“发生事故不到3分钟便可抵达现场,靠我们交警的双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10月23日上午8时15分,中国交通广播FM94.8《汉警说交通》栏目直播间里,武汉交警分享道,在过去,南三环这样的交通要道,一旦发生小型刮擦事故,就可能引发大规模拥堵,产生“一点瘫痪,全

三分钟抵达事故现场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守

无人机正悄然改变

武汉的交通管理格局

“发生事故不到3分钟便可抵达现场,靠我们交警的双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10月23日上午8时15分,中国交通广播FM94.8《汉警说交通》栏目直播间里,武汉交警分享道,在过去,南三环这样的交通要道,一旦发生小型刮擦事故,就可能引发大规模拥堵,产生“一点瘫痪,全线受阻”的连锁反应。

传统监控设备受限于方向固定、异物遮挡等因素,而一线警力则受制于路面交通状况自身机动能力较弱,如今,这些全天候值守的帮手,将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

无人机“战队”的武汉布局

武汉研发的“交警无人机飞控平台”核心技术在于采用了“低空空域时空信息网格”数据,将300米以下低空空域进行立体网格化剖分,通过对格网的适飞性进行计算,构建了一张空中导航地图,辅助无人机100%安全穿行。

武汉采用“固定式无人机机场+无人机临时停机坪”的方式,形成无人机规模化、体系化的整体集团作战。目前武汉市已部署129台无人机巢,基本实现全域覆盖。

违停治理的“空中智慧”

“瓜果车治理是交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冯益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

8月23日16时40分,通过视频巡查发现星海路紫沙路口有辆瓜果车占用机动车道进行售卖,且在右转车道上,存在安全隐患。

大队指挥室立即通知派警前往处置,并同步启动附近“机巢”,指挥无人机在路口悬停摄录违法行为。通过喊话器不间断喊话驱离占道车辆,两分钟后,两台占道车辆均被劝离,快速消除了安全隐患。而像这样通过无人机开展的劝离工作成功率,可高达80%。

不仅如此,在武汉的高峰时段,一架无人机悬停在中山路梅家山立交上空,即可同时覆盖中山路、白沙洲高架、雄楚高架、鹦鹉洲长江大桥、首义路等多条主次干道,至少可以替代8个高点视频监控。

偏远地区的交通管理革命

“相较于城区,无人机可能更适配于偏远地区,可以填补很大一部分治理空白。”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李碧熙在节目中分享了一个案例。

在未来三路与一条无名路上,靠近长江存储发生了一起翻车事故。由于事发地比较偏僻,没有道路监控,正常情况下难以掌握现场情况。无人机接到指令后,迅速飞到现场,并将事故现场情况实时回传,让指挥中心全面了解情况,最后指挥现场警力开展了精准处置。

东湖高新区在武汉的东南边,毗邻鄂州。除中心片区以外,还有左岭、花山、豹澥、滨湖等相对偏远的区域。李碧熙表示,机库基本覆盖了全域,接事故报案后,指挥中心可直接在平台上选取就近机库,摆脱道路限制,直线飞行至事故现场。

高速管理的“空中卫士”

“无人机在交通违法查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非现场执法和精准证据采集方面。”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冯涛介绍。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识别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交通违法行为,包括实线变道、超速、占用应急车道等。

在实际执法应用中,无人机能够清晰拍摄车牌信息,应急车道占用行为识别距离扩展至800米范围。取证后,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满足对电子证据“完整性、原始性”的要求。

据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二大队一中队四级警长周天举介绍,在事故应急处置场景里,无人机从接到指令到抵达事故现场的时间平均在5.1分钟,而传统地面救援力量抵达现场平均需要14.3分钟,时间缩短了66%。

施工路段的全面监管

针对高速施工路段,无人机更多从源头监管下手。冯涛副中队长介绍,无人机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交通组织监管、施工人员监管、机械设备监管、周边环境安全监管四个方面。

无人机能够定期航拍施工区域,实时收集施工影像资料,精准掌握养护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可以快速识别施工区域内各类警告标志牌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隔离设施是否完整连续。

夜间施工监管是无人机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传统的施工监管在夜间往往存在盲区,而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技术和红外传感器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实现不间断监管。冯涛指出,通过热成像技术,无人机还能够检测施工区域的温度异常,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夜间执法的新突破

无人机夜间作业的核心技术支撑是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探测车辆发动机、人员体表等目标的红外辐射(热源),无人机将不可见的热量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热力图谱,突破夜间低光、无路灯、浓雾等弱视觉环境的成像局限。

该技术不仅能清晰区分路面车辆、行人等目标的轮廓,还可通过热力强度差异辅助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运行状态,为夜间违法识别、故障车定位、突发情况下人员搜救提供精准的图像依据。

无人机不再只是“会飞的摄像头”

而是集数据链路、

算法模型和勤务机制革新

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标志着武汉交通管理

正式进入“空地一体”的立体化时代

来源:时事评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