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的儿子为什么逃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07:49 1

摘要:我很喜欢“大衣哥”朱之文,不仅仅因为他歌唱得好,重要的是他为人真诚厚道,做事很有毅力。从小“草根”到大明星,一路高歌,本色依然,值得点赞。也正因为如此,本不喜欢追星的我,对“大衣哥”颇为关注。

“大衣哥”的儿子为什么逃学?

原创:马青松轻松培养好孩子4月27日

我很喜欢“大衣哥”朱之文,不仅仅因为他歌唱得好,重要的是他为人真诚厚道,做事很有毅力。从小“草根”到大明星,一路高歌,本色依然,值得点赞。也正因为如此,本不喜欢追星的我,对“大衣哥”颇为关注。

网络报道,“大衣哥”朱之文怒斥儿子逃学。有人看热闹,有人说闲话,有人当成“故事”,有人视为“事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儿子逃学呢?

地球人都知道,逃学源自厌学。而厌学主要有五种原因:

一、“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这是认知能力问题。

二、“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进”,这是情绪管理问题。

三、“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学”,这是学习动机的问题。

四、“不是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这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五、“不是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这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大衣哥”“大衣嫂”夫妇有发言权,儿子的老师也应该清楚。本人研究教育多年,岂敢信口开河、擅自归因?但“大衣哥”在记者面前教训儿子时,不经意的、让很多人感到耳熟的一句话,似乎泄露了逃学的“秘密”。他说“你要是再这样跟个神经病一样胡乱跑,我朝你的熊脸上我呼死你!”看似平常的一句话,隐含四个关键词:“要是再”、“神经病”“熊脸”、“呼死你”。

“要是再”意味着挑战。青春期的孩子怕挑战吗?一般不怕。他们打不得、骂不得、吓不得。“打吧,打吧,我要长大。今天打我,明天我打。骂吧,骂吧,我是哑巴。任你发飙,就不说话。吓吧,吓吧,我已长大,大灰狼来了,我也不怕。”“更年期”与“青春期”较劲,失败的永远是“更年期”。

从医学角度来说,“神经病”可不是什么好病。神经病患者有个重要特征是重复一样的做法却幻想有不同的结果。应该说,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病症”。明明知道打骂无效,还是一直打骂孩子;早就晓得唠叨不行,依然经常唠唠叨叨。改变,改变,家长不改,孩子咋变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神经病”是个标签,如同“大衣哥”也是个标签一样。不过,“大衣哥”让人能想到朴实诚恳等美好的品质,“神经病”却让人想到疯狂妄想和不可理喻。“大衣哥”是积极的正向的心里暗示,“神经病”是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人是唯一能就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说她脚小,她就扶着墙根走;说他胖,他就喘气。”这就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家长的嘴都是开过光的,说什么都灵验。所以,要说你想要的,别说你不想要的。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经病”呢?

“熊脸”也属于不良的标签。只有熊,才有熊脸,人怎么会有熊脸?实话实说,熊的颜值不高,也不可爱。熊和孩子连在一起,就有了新的寓意,这就是常被家长提起的“熊孩子”。家长与孩子的身份不一样,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也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家长认为孩子欠揍、欠管教,是个熊孩子;孩子则认为家长缺乏同理心、缺乏人文关怀,习惯暴力、恃强凌弱是个“熊大人”。越“熊”的孩子,往往越缺少真爱,越渴望尊重、理解和信任,越需要大人们给孩子“人”,而不是“熊”的示范。视孩子为“人”则成人,视孩子为熊,能成为什么就不好说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呼死你”实际是句方言,也是一句气话。这句话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足力气,抡起巴掌,呼呼生风,死不足惜,很是解气。其实,这句话说到做不到,纯属放空炮。既然是空炮,孩子听听响而已,心里并不当回事。但是,孩子能感受到“呼死你”蕴含的愤怒和绝情。愤怒是结束的能量,会怒者结束的是负面情绪,不会怒者结束的是亲情厚意。所以,作为父母,嘴上加把锁,谨防半句多。否定无意识,伤害似刀割。最爱孩子的是父母,最伤孩子的往往也是父母。爱代替不了正确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才是最厚重最深沉的爱。

人生在世,都不容易。“草根”有草根的难处,明星也有明星的烦恼。一个“忙”字透出了明星许多的荣幸和无奈。其实,每个人都很忙,都在忙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不要这也重视,那也重视,就是忽视了自己的孩子。“早也忙,晚也忙,忙得孩子恨爹娘。不重教,只重养。稀里糊涂当家长。”其它任何方面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很多“大腕”,在外面啃熊掌,在家里吃咸鱼,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实话实说,“主外”和“主内”是可以兼顾的。即使你不能与孩子朝夕相处,只要让孩子感到您关爱他、理解他、尊重他,您的心和他是相通的,就足够啦。一个人心在哪里,时间就在那里。时间在哪里,情感就在那里;情感在哪里,爱就在那里;爱在哪里,成功就在那里。扪心自问,我们的爱在哪里呢?有多少爱在孩子身上?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爱是一门学问,爱是一种能力,爱也是一门艺术。懂爱会爱才是真爱,胡爱溺爱就是伤害。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不出问题不着急,出了问题干着急。问题源头在哪里,因为平时不学习。”唱歌、跳舞需要学习,养猪、养牛需要学习,养育孩子更需要学习!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让人欣慰的是,在轻松培养好孩子的课堂上、直播间和朋友圈里,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学习着、觉悟着、进步着。他们头脑清醒,目标坚定。他们甩掉了大衣,撸起了袖子,与孩子心贴心、手拉手,笑迎风雨往前走,敢把困难踩脚下,相信明天披锦绣。

写到这里,耳畔又响起“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是啊,是非成败转头空,儿女有出息,明天会更红!

来吧,朋友,《轻松培养好孩子》,培养孩子好轻松。我在直播间里等着您。这里已经有30多场讲座,多维度诠释家庭教育。我正在用心播,您可以天天听。讲座还在跟进充实,力求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讲座里有可操作的家教方法指导,也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策略。效果究竟怎么样?听了以后再评说。《家有儿女》有福儿女有家有乐。在家庭教育的课堂上,您和“大衣哥”同学。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编转。“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家庭教育咨询、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联系人王仁元,电话13403766751(微信同号)。

河南省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实战专家王仁元教授实时期待着您的联系(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道德讲堂、家庭教育咨询等)。

来源:家庭教育正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