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零电阻撬动万亿产业风口!这些公司引领技术突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6:45 1

摘要:10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时隔三年再度更新《世界聚变展望》,用整整14页篇幅点名“高温超导磁体”——把磁场强度提升2倍,装置体积可以缩小一半,建设成本直接砍到原来的40%以下。几乎同一周,上海浦东临港宣布“国内首条2G-HTS(第二代高温超导)带

“零电阻”撬动万亿赛道!2025超导全产业链A股全图:谁在真做材料,谁只是蹭热度?

10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时隔三年再度更新《世界聚变展望》,用整整14页篇幅点名“高温超导磁体”——把磁场强度提升2倍,装置体积可以缩小一半,建设成本直接砍到原来的40%以下。几乎同一周,上海浦东临港宣布“国内首条2G-HTS(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百万米级产线”全面达产,良率拉到92%,比年初提高16个百分点。资本圈一下子炸锅:如果高温超导真能批量上车“人造太阳”,就不是简单概念,而是订单、收入、利润实打实的三部曲。

于是我们看到,10月27日收盘,超导指数(东方财富BK0493)年内涨幅已经来到138%,跑赢沪深300近120个百分点;成分股中,永鼎股份年内上涨186%,东方钽业116%,西部超导97%,精达股份89%,百利电气73%,集体把“渣男”板块炒成了“白月光”。

可热闹背后,到底哪些公司手握真金白银的超导业务?哪些只是“钽铌爱好者”或“铝线气氛组”?产业链上游的矿、中游的带材、下游的磁体、系统、终端应用,谁能最先兑现业绩?本文用10月27日最新收盘数据,结合过去三个月行业高频信息,把A股“超导朋友圈”彻底拆开,画一张“谁在哪儿”的全景图,方便大家按图索骥,不再盲人摸象。

业内通常把超导拆成两大温度赛道:

1. 低温超导(LTS):NbTi、Nb₃Sn,工作温度4.2 K(-269 ℃),需液氦,成熟度高;

2. 高温超导(HTS):Bi-2223(第一代)、YBCO(第二代),工作温度77 K(-196 ℃),可用液氮,成本低,但量产难度指数级上升。

无论高低温,流程都绕不开七环节:

上游矿→金属提纯→棒材/线材→超导磁体→低温或电力设备→系统集成→终端场景(MRI、聚变、电网、交通)。

A股公司要么卡位材料,要么卡位磁体,要么直接做终端,再要么给上述环节“打辅助”。下面按环节逐层拆解。

1. 东方钽业——铌+钽双轮,年内涨幅116%

- 业务结构:2025H1钽铌制品收入占比68%,高纯铌条国内市占率第一,直接对接西部超导、宁波健信等磁体厂。

- 超导关联:NbTi锭棒全球能做的不超过3家,西部超导算一个,而东方钽业是其最大铌原料供应商,签有3年锁价长单。

- 最新动态:10月20日公告拟再建“年产300吨高纯铌基合金”产线,2026Q2投产,市场解读为给下一轮聚变堆批量订单备货。

- 风险点:钽价与手机、军工电容器高度相关,若消费电子再度下滑,可能对冲超导需求带来的盈利弹性。

2. 中信金属——全球最大铌贸易商

- 手握巴西CBMM(全球最大铌矿)对华独家分销权,A股唯一的“铌矿影子股”。

- 超导收入占比仍低(

- 10月27日收盘市值420亿元,年内涨幅38%,PB 1.1倍,显著低于有色板块均值,被部分资金当作“低价铌期权”。

1. 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绝对龙头,年内涨幅97%

- 卡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NbTi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的厂商,国内低温超导市场份额95%,ITER项目认证供应商。

- 订单能见度:截至9月末,公司在手超导订单26.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聚变堆用Nb₃Sn线材订单11亿元,交付期排到2027年。

- 高温超导布局:2024年启动“YBCO中试线”,2025年10月首批2万米带材下线,临界电流达到240 A/cm(77 K,自场),与韩国SuNam同档,低于日本Fujikura的300 A/cm,但成本便宜35%。

- 估值:10月27日收盘市值384亿元,2025年一致预期PE 42倍,PEG 1.3倍,位于历史中枢上方,但环比磁材板块仍算“合理”。

2. 永鼎股份——高温超导“第一梯队”,年内涨幅186%

- 子公司东部超导拥有国内首条千米级第二代YBCO带材产线,2025年9月突破“20万米级”量产,良率90%,单价折人民币80元/米,比进口低40%。

- 应用场景:先做“超导限流器”示范——国网南网7个项目已挂网,最大单台短路电流限值达63 kA;第二步瞄准聚变——10月8日与“能量奇点”签署《高温超导磁体联合开发协议》,提供1.5 km带材做模型线圈。

- 收入兑现:2025H1超导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340%,占比仍只有6%,但市场赌的是2026-2027聚变装置批量招标。

- 风险提示:带材性能与国际龙头仍有10-15%差距,若2026年不能通过ITER-DEMO认证,估值有回落压力。

3. 精达股份——“铜线龙”跨界镀膜,年内涨幅89%

- 原本做漆包铜线,全球市占率18%。2022年与上海交大共研“涂覆YBCO薄膜”,2025年4月首台MOCVD镀膜设备进厂,9月出样,临界电流200 A/cm,距离实用尚差50 A。

- 优势在于资金+渠道:传统业务每年净现金流12亿元,账上现金43亿元,足以烧得起“带材赌局”;漆包线客户与电缆厂、变压器厂高度重叠,未来若做“超导缆”可复用渠道。

- 超导订单仍为零,纯粹“期权”阶段,波动巨大,适合高风险偏好者。

4. 百利电气——老龙头重返聚变,年内涨幅73%

- 子公司英纳超导最早做Bi-2223线材,曾为ITER提供样品,但因成本高一度搁置。2024年重启YBCO中试线,采用TFA-MOD工艺,10月15日宣布600米级带材下线,Ic达220 A/cm。

- 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签有“紧凑型聚变堆CFETR-TF磁体”预研合同,金额不大(3800万元),但象征意义强。

- 市值仅85亿元,是板块最小的“真材料”标的,弹性最大,但也最容易踩雷。

1. 联创光电——全球首个100 kA高温超导磁体通过第三方测试

- 2025年8月,公司公告“感应加热用高温超导磁体”通过江西省计量院测试,中心磁场11.2 T,稳定运行1000小时,标志国内首次在工业场景实现>10 T级高温超导磁体长时间可靠运行。

- 与传统工频炉相比,电耗下降52%,加热均匀性提升一个数量级,已拿到南山铝业、宏创控股各2台订单,单台售价2600万元,毛利率45%。

- 聚变赛道同步布局:9月与“星环聚能”签订“球形托卡马克高温超导TF磁体”联合开发协议,明年底交付1/16段模型线圈。

- 10月27日收盘市值282亿元,2025年PE 51倍,若2026年超导设备收入突破5亿元,估值有望快速消化。

2. 辰光医疗——MRI磁体“小巨人”

- 主营1.5 T、3 T、7 T超导MRI磁体,2025H1收入2.1亿元,其中3 T占比首次突破50%。

- 核心客户:联影、东软、安科,以及俄罗斯、巴西、印度整机厂。

- 9月公告“7 T全身MRI磁体”完成型检,打破德国Bruker垄断,单台售价1200万元,毛利率55%,已收意向订单18台。

- 2025年净利预期1.2亿元,对应10月27日市值68亿元,PE 57倍,在医疗器械板块算中等偏高,但考虑7 T稀缺性,资金愿意给溢价。

- 背景:2025年中国聚变基建进入“国家队+商业队”双轮驱动:

– 国家重大专项“CFETR”主机工程Ⅰ标段10月9日开标,总包中国核建,超导磁体系统预算198亿元,计划2030年装机;

– 商业队“能量奇点”“星环聚能”“聚变新能”三家2025年合计完成A轮融资超200亿元,均明确高温超导磁体方案。

- A股接口:

– 中国核建年内最高涨幅35%,但主营仍是核岛土建,超导磁体系统分包尚未落地;

– 西部超导、永鼎股份、联创光电三家公司已拿到不同比例“带材/磁体”预研合同,2026年起进入交付高峰。

- 节奏判断:聚变堆单台对高温超导带材需求约1200 km,若以2030年前国内建设5台计算,对应6000 km带材,折合市场45亿元;若国产化率80%,A股公司可分36亿元蛋糕,相当于2025年行业总规模的2.4倍,弹性可观。

- 超导电缆:2025年9月,深圳福田中央区10 kV/1 kA高温超导交流电缆示范工程投运,全长1.2 km,由汉缆股份供货,核心带材来自永鼎股份。该线路输电容量提高到同截面铜缆的6倍,且线损下降90%,若运行稳定,南方电网计划在深圳光明区再铺10 km。

- 超导限流器:国网2025年集采计划首次单列“220 kV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6台,预算合计12亿元,永鼎股份、百利电气入围技术规范书。单台需带材约120 km,毛利水平50%以上。

- 超导储能:清华大学牵头的“10 MJ/2 MW高温超导磁储能”国家重大专项2025年8月通过验收,采用西部超导NbTi线材做低温磁体,系统循环效率97%,下一步将在张家口风光基地做示范。若后续推广至100 MJ级别,单台对线材需求即达800 km,对应金额2亿元。

- 政策东风:2025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医疗机构影像设备更新率不低于30%。据医装协测算,国内1.5 T及以上MRI存量约6800台,以单价800万元计,更新规模可达540亿元。

- 国产替代:2025H1联影、东软、安科三家国产MRI市占率合计58%,首次超过GE、飞利浦、西门子。国产整机厂倾向国产磁体,辰光医疗、西部超导直接受益。

- 超导材料测算:1.5 T磁体需NbTi线材约28 km,3 T约42 km,若以2026-2027年年均新增+更新1000台计算,对应NbTi线材需求3.5万 km,折合金额18亿元,相当于西部超导2024年超导收入的1.5倍,赛道并不小。

1. “高温超导>低温超导”:年内涨幅前5名中,4家主业或布局高温超导,只有西部超导是低温龙头,说明资金更赌“液氮替代液氦”带来的降本空间。

2. “小市值>大市值”:板块平均市值230亿元,涨幅前50%公司平均市值仅140亿元,弹性效应明显;一旦订单落空,回撤也会更剧烈。

3. “订单信号=生死线”:10月23日永鼎股份涨停,源于当晚公告与能量奇点签订“带材+磁体”1.5 km订单;反观同样做带材的精达股份,因迟迟无商业化订单,10月24日高开低走收跌5.6%,可见资金对“兑现度”要求越来越高。

4. “机构悄然接棒”:龙虎榜显示,9月以后机构专用席位买入次数环比增加2.4倍,西部超导、联创光电、辰光医疗出现连续三日机构净买入,而游资主导的“一字板”数量明显减少,板块或由“题材博弈”向“基本面趋势”过渡。

1. 技术路线分化:YBCO带材目前全球有IBAD、RABiTS、TFA-MOD三种主流工艺,谁最终胜出仍未知,若重资押错路线,可能重蹈光伏“薄膜硅”覆辙。

2. 低温供应链安全:中国液氦90%依赖进口,若国际地缘波动导致液氦价格再次飙升,低温超导运营成本优势将被削弱。

3. 聚变与电网招标节奏:目前多数订单仍处“预研”“示范”阶段,若2026-2027年国家级大型项目招标推迟,板块业绩真空期可能被拉长,高估值难以维系。

与2015年石墨烯、2021年氢能不同,超导技术已跨过实验室验证,正进入“小步快跑”的工程化阶段:

- 医疗MRI早已商业化;

- 电网示范线正从“百米级”走向“公里级”;

- 聚变堆用高温超导磁体已完成模型线圈考核。

对A股而言,2025-2027年将是“订单落地+业绩兑现”的关键三年,也是真假龙头现形三年。本文把各环节公司拆给你看,并不是为了推荐某只股票,而是想告诉你:下一次板块集体亢奋时,别再只看“名字带超导”,而要打开财报、比对订单、拆解毛利——只有手里握有材料、握有磁体、握有进入门槛的公司,才可能把“零电阻”的故事变成“正现金流”的现实。

愿我们都能在行业的大浪淘沙中,找到那几颗真正的“零电阻”金子。

> 温馨提示:本文仅做产业研究与盘面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独立。

​​​​​

来源:建股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