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8块就能让蛋糕听你的”,西湖边那家叫糖秋的店把这句话贴在门口,周末队伍拐了两个弯。
“128块就能让蛋糕听你的”,西湖边那家叫糖秋的店把这句话贴在门口,周末队伍拐了两个弯。
有人边排边刷手机,发现前面大哥直接甩出一张Excel:蓝莓夹心、蓝风车奶油、五分甜,备注“不要葱花香”。
那一刻,排队的人突然意识到,甜品自助已经卷到“私人定制”了,连甜度都能像咖啡一样选“几分糖”。
杭州人去年还在吐槽“自助只有芋圆和假椰果”,今年就被打脸。
糖秋把单价抬到188,照样约到两周后;隔壁“素糖记”更离谱,用赤藓糖醇做慕斯,健身哥直接拿秤称克数,吃完还发小红书:碳水28g,比鸡胸还低。
数据说这类健康店,健身客占三成,人均却只吃传统店六成量——老板笑不动,原料省了一大截。
更魔幻的是跨城来打卡的。
周五下午,上海虹桥出发的高铁,车厢里一半人拎着空保温箱,目的地:杭州东站。
携程把高铁票和三家甜品店捆成“甜品专线”,周末班班售罄。
有人算过,128的自助券打包五块蛋糕,回上海转手分给同事,人情费都省了。
东站旁新开的民宿干脆提供“代排队+保温箱租借”,住一晚送两张“外带券”,凌晨两点前台还在帮人叫滴滴去糖秋夜排。
别以为老板只会数钱。
维乐去年装上AI预测系统,头天晚上输入天气、节假日、抖音热度,第二天草莓蛋糕多做或少做三十个,浪费从8%砍到3%。
市监局的新规也下来了:剩200克按正价补款,浪费党直接原地破防。
抖音上“甜品搭子”话题播放量破亿,最火的是“碳水马拉松”——两人一组,两小时刷完十家店,吃完打卡上传,评论区全是“别拿生命卷甜品”。
有人问我,花两百块吃一堆糖到底图啥?
大概就像小时候攒干脆面卡片,只不过现在卡片换成了限量抹茶千层。
你说它值吗?
看你怎么算:那一口蓝风车奶油,确实比前任的道歉甜多了。
来源:石洞里感受静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