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走在街上,是不是发现传统糖葫芦摊前排起了以前从没见过的长队?这股热潮的主角,就是火遍全网的奶皮子糖葫芦。它把内蒙古的奶皮子和北方经典糖葫芦结合,雪白奶皮裹着晶莹糖壳,里面夹着山楂、草莓、晴王葡萄这些水果,有的还加了冷萃酸奶,颜值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走在街上,是不是发现传统糖葫芦摊前排起了以前从没见过的长队?这股热潮的主角,就是火遍全网的奶皮子糖葫芦。它把内蒙古的奶皮子和北方经典糖葫芦结合,雪白奶皮裹着晶莹糖壳,里面夹着山楂、草莓、晴王葡萄这些水果,有的还加了冷萃酸奶,颜值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玩意儿火得有多夸张?从哈尔滨到杭州,从南京到郑州,全国街头都在跟风卖。有人带着小板凳排队两小时,甚至有网友说排了3小时才抢到一串。价格更是翻倍涨,普通糖葫芦几块钱,它动辄25元,贵的晴王奶皮子款能卖到40元一串,比普通糖葫芦贵了近十倍。抖音、小红书上全是打卡视频,有的博主一条视频点赞破万,商家忙到十点还在劝退顾客,外卖平台上更是十分钟就售罄,奶皮子都要空运补货。但争议也不少,有人说“超好吃除了贵没缺点”,也有人吐槽“价格虚高,味道平平,纯属智商税”。
说实话,我看着这动辄三四十元的糖葫芦,真的忍不住想问:现在的网红美食,是不是都把年轻人当“冤大头”?
年轻人愿意尝鲜没问题,但排队几小时花几十块买一串糖葫芦,真的值得吗?奶皮子本身是好东西,但成本能有多高?晴王葡萄再贵,一串也用不了几颗,商家动辄标价40元,这溢价也太离谱了。更让人无语的是,不少商家还搞饥饿营销,故意慢悠悠制作,明明是夫妻小店,却把自己当成了高端品牌,服务跟不上还态度傲慢。
年轻人追捧它,无非是被社交平台的美图和视频吸引。这玩意儿拍出来确实好看,雪白奶皮配鲜红水果,发朋友圈、发抖音特别有面子。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到底是美食,还是“社交货币”?很多人打卡完发完圈,尝了两口就觉得后悔,直呼“不值这个价”。
再说创新,传统美食确实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简单混搭再抬价。银川的辣糊糊也是从小摊起家,人家创新是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基础上,丰富菜品、升级品质,最后做成了连锁品牌,成为城市名片。而奶皮子糖葫芦的创新,更像是“换壳涨价”,核心还是糖葫芦,就加了点奶皮子,价格直接翻十倍,这哪里是创新,分明是收割年轻人的钱包。
还有人说“买的是新鲜感,排的是凑热闹的快乐”,但这种快乐也太昂贵了。三四十块钱,能买一斤好山楂,能买一大张奶皮子,自己在家做能做好几串。年轻人生活压力本来就大,赚钱不容易,没必要为了一时的新鲜感和虚荣心,花这么多钱去交“智商税”。
商家想赚钱可以理解,但不能只靠营销和颜值割韭菜。网红美食的生命周期都不长,以前的脏脏包、答案茶,火的时候也是排大长队,现在早就没人提了。如果只靠炒作和高价,不注重性价比和口感,奶皮子糖葫芦迟早也会重蹈覆辙。真正能长久的美食,靠的还是味道和诚意,而不是漫天要价的套路。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本质上是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也是商家精准抓住了社交传播的流量密码。但美食的核心永远是味道和性价比,脱离了这两点,再火的网红美食也只是昙花一现。传统美食创新值得鼓励,但创新不能变成涨价的借口,更不能沦为收割消费者的工具。
希望商家能多一点诚意,少一点套路,把心思放在提升口感、控制价格上,而不是一门心思搞营销、割韭菜。也希望年轻人能理性消费,别被社交平台的热度裹挟,毕竟花钱买的是快乐,不是后悔和吐槽。
你有没有吃过奶皮子糖葫芦?觉得它值不值得这个价?你愿意为它排队几小时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奶皮子糖葫芦爆火 #网红美食 #理性消费 #传统美食创新 #吐槽网红小吃
来源:无双河流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