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早到晚刚忙完。吃饭、短暂休息之后,接着去上夜班。夜班前,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在某音上,有博主记录自己在广东的电子厂里打工的一天。
五点多起床后,主播用洗洁精刷牙、洗脸、洗头发。
统一的静电服、防尘衣、鞋套,统一的动作在12个小时内重复。
进厂后,主播将手机放进储物柜里,穿好防尘服进入流水线。
工作结束后,打开手机就已经是晚上10点32。
从早到晚刚忙完。吃饭、短暂休息之后,接着去上夜班。夜班前,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
他无奈说:“看到这一幕,你们还能不好好努力吗?”
吃饭后,休息时间只有最多15分钟,大家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
有和家人视频聊天的、看视频的、玩斗地主、看3分钟说电影的。
15分钟休息完,夜班开始。
再出来的时候,天亮了。
在某音上,类似的工厂Vlog 数不胜数。
内容千篇一律,中心思想
低薪牛马年轻人
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
这些年轻人,早早放弃读书的机会。
在工厂宿舍,基本上没有隐私。
大部分工作外的生活都在拥挤的小格子里完成。
抖音博主@李娃娃
入厂后,生活千篇一律。
厂房宿舍走廊里经常看到咒诅,比如“熄灯后玩游戏,死全家”、“在浴室拉大便的死全家”、“在水槽倒垃圾断子绝孙”之类。
富士康学者潘毅说得透彻:"工人不是在流水线上,就是在为流水线充电。"
雅亿还是觉得读书刷题考大学很有用。
很多人嘲笑工人不好好学习,进厂也不努力,还在天天玩手机,他们应该换位思考下,现实空间是要付费的。
如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
“高级餐厅的桌子之间离得更远,头等舱没有中间的座位,豪华酒店有单独的套房客人入口。在这个人挤人的世界上,你能买到的最贵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
一个清华学霸的婚礼上,有人向宾客们询问他们当年的高考分数。有人理综297分,有人数学148分,有人高考英语作文满分,还有人是保送的……
婚礼上的这一群人,全是来自名校的高分学霸,人均高考分数680。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在调查报告中指出:
“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在漫长人生路上,你曾吃过的苦,刷过的题,是托举你一步步向上攀爬的阶梯。至少你读了大学后,你圈子里的人不会素质这么低。
至少,当你身边是一群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同伴,你会不自觉提高对自己的标准,变得努力上进;当你身边是一群累到连脑子都懒得动的人时,大多数年轻人也会稀里糊涂变成将被机器人淘汰的牺牲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职场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彼此有交换价值。你如果能力不行,别人从你那里获得不到可交换的价值,那么就不会有巩固的关系。
老祖宗告诉我们——最智慧的建立圈子的方法,是洁身自好,让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君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芒格说,普通人唯一的途径,是依靠长期不做傻事来积累优势。最傻的事情,就是年轻轻轻的时候,停止自我成长,放弃好好学习。
成功的秘诀,就是保持一颗自我反省+自律自爱的心。
“提防自己的大脑误导自己”,这个游戏的时间一定要长,所以说要“保持长期”。
前期的积累其实是很慢很慢的,是越到后面,翻得越快,财富增长效益越明显。芒格巴菲特他们,确实是五六十岁变成老年人以后,财富才迎来巨额增长的。
第二个是不能打断积累,也就是不能蚀本。因为复利的积累一旦被打断过,亏过本了,那迎来爆发的时间就要大大延后了。
300多年前,卢梭就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假装枷锁不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在枷锁的限制下坚持行动,坚持改变,坚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实现公平。
电子厂里年轻人的生活如同一部永不停歇的机器,将青春碾磨成标准化的零件。
但人之所以为人,恰在于我们拥有打破循环的可能。那些在流水线上重复千遍的动作,不应成为生命的全部轨迹。
芒格的智慧启示我们,人生最大的错误不是起点低,而是过早地画地为牢。当自动化浪潮席卷制造业时,只有那些持续积累知识复利的人,才能从容面对时代的变迁。
雅亿是三观很正的博主,我一直鼓励年轻人——你可以美美美,买买买,我也喜欢这样。但是,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廉价资源,而是需要精心投资的本金。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灵魂,都值得为自己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慕姑娘的读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