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吕思勉 著 张耕华 导读中华书局·上海聚珍86元 | 2025年1月·张耕华教授导读吕思勉先生通史代表作,新增近二百六十幅图,图文相释,轻松呈现风行九十余年的中国史经典吕思勉先生是民国史学大家,所撰写的历史读本广受读者青睐。《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图文导读版)》吕思勉 著 张耕华 导读中华书局·上海聚珍86元 | 2025年1月·张耕华教授导读吕思勉先生通史代表作,新增近二百六十幅图,图文相释,轻松呈现风行九十余年的中国史经典吕思勉先生是民国史学大家,所撰写的历史读本广受读者青睐。《中国通史》原为吕思勉先生为复兴高级中学撰写的本国历史教科书,自出版以来畅行九十余年。这部通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编,概述了从上古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用白话文书写,行文舒畅,史事与史识兼备,是公认的通史佳作。此次再版重印,一方面据修正本增补了八章内容,将时间延伸到20世纪40年代,使第五编现代史部分的内容更加充实;另一方面改正了个别文字和引文出处讹误,对生僻字词增加注音和简释,较长段落适当分段;还配有近二百六十幅图片,又特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耕华先生撰写导读。图文导读版不仅极大提升了通史“悦读”的体验,而且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该书学术地位之认识,是广大读者研读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
《昂贵的和平:中日马关议和研究》(修订版)吉辰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98元 | 2025年7月·刺杀案、密码战、全权博弈——马关谈判的暗战细节,比想象更惊心动魄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战争,而《马关条约》为这场战争画上了悲怆的句号。那么,这部条约是怎样出笼,又是怎样签订,怎样批准,怎样互换的?这样的结果是否有机会避免?
本书是国内首部全面研究马关议和的著作,以《马关条约》的形成为中心,运用大量稀见史料重构了中日两国外交博弈的全过程,丈量出双方软实力的差距,同时也梳理了英、俄、法、德、美等列强的种种谋划。书中对一系列人物做了知人论世式的深描,亦揭示出诸多引人入胜的细节。
《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雷颐 著岳麓书社88元 | 2025年10月·透过清朝败亡的历史真相和教训,读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挑战与未来。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雷颐的读史笔记,全书以鲜活叙事和独到史识,全面梳理清朝覆灭的历史进程,剖析传统帝制崩溃的系统性根源。通过分析清廷甲午惨败的原因及影响、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政治博弈,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宋教仁等关键人物的抉择和思索,以及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的局限等,作者梳理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制度困境和清朝溃败的内在逻辑:清王朝的覆灭是一种总体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亨廷顿的说法:革命“最可能发生在曾经经历过某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进程又已落后于社会与经济变化进程的社会里”。
《沉没的甲午:北洋悲歌与晚清大败局》陈悦 著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108元 | 2025年9月·全面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详细阐述海陆战役的经过,钩沉战争中的大量细节本书以甲午战争的时间顺序为总脉络,援引大量原始档案,以及相关人物的文集、日记、回忆录等资料,详述甲午战争的三个阶段——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的平壤战役与黄海海战、在辽东半岛进行的鸭绿江江防之战与金旅之战、北洋舰队的最后一役威海卫之战,将其中涉及的清廷重要指挥将领、作战详情、清廷内部各派有关战略及战术的争论等关键问题清晰呈现。书中对诸多历史细节,尤其是海战全过程和前后方的指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也公开剖析了战争中的反间谍行动等特殊事件和盛军统领卫汝贵、盛星怀等特殊人物。书中自更客观的角度分析甲午战争战败的深层原因,揭露清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然失败的残酷现实。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李文杰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8元 | 2025年8月·晚清外交史奠基之作——在人与制度的互动中回答近代外交官是如何诞生的问题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之途,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官这种全新的“职业”的?承担外交职能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使馆脱胎于传统政治体制,它们又是如何建立并运作起来的?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使馆数百名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产生、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并揭开总理衙门、外务部与驻外使馆这一系列晚清外交机构的官员选用、人才培养、权责分配等制度问题。透过人与制度的互动,解释清末民初的外交表现,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重要基础。
《建元与改元》辛德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98元 | 2025年8月·辛德勇细考中国古代年号起源,揭示两汉政治制度合法性逻辑,史学考据典范先秦时期,君王即位即称“元年”,之后以其在位年数纪年,直至去世,待新君继位再启用新元。一任君王纪年一般只用一个纪元,而战国时代起,有的君王在位期间重启纪年,即谓“改元”。西汉武帝时期,继文、景二帝继续遏制王国势力,进一步抬高皇权的神圣地位,开始为每一个纪元冠上某种意义的名号,称为“年号”。王莽建立新朝,取消改元,谋划王朝纪年从“始建国”元年起延续数万年,不料遭遇叛乱和灾异,只好通过改元转运,形成“始建国+某某”的复合年号形式,并创立了六千个年号,表达了他与旧王朝彻底决裂和传国万代的政治雄心。东汉明帝即位后,重回西汉的纪年制度。建元与改元标志着新统治秩序的开启或变革,强化了权力正统性,彰显了君主权威,承载了特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追求,触及制度、思想、文化、心理甚至帝王生理状况等诸多问题,背后甚至暗藏着波澜壮阔的政治博弈。
《华北村治:权力、话语和制度变迁(1875—1936)》李怀印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89元 | 2025年8月·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成名之作,一部研究晚清民国的乡村社会经济史学术专著本书是一部研究晚清民国的乡村社会经济史学术专著。作者聚焦晚清至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乡村治理,充分利用河北省获鹿县完整丰富的历史档案,对当地村级税收、办学、地方自治以及基层行政人员的选任与日常履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还原最底层的乡村细节。作者把晚清、北洋、国民党时期串连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厘清国家政权从皇权时代向近代国家转变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跳出获鹿一隅,由获鹿及华北,由华北及中国,从地方档案的碎片中窥测近代中国乡村的社会变迁。书中基于地方民众和精英的合作与博弈,强调普通乡村的基层治理实践,重构了近代中国的乡村叙事。
《胡僧东来: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家和传播人》尚永琪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溯源98元 | 2025年10月·西域王子、天竺神僧、一苇渡江、日行千里……负笈东来的胡僧到底是怎样的形象?本书描绘了汉唐时期前来“东土”译经讲佛的胡僧群像。史书经卷之中,跋山涉水而来的胡僧总是带着浓重的传说色彩。西域王子、天竺神僧、一苇渡江、日行千里……负笈东来的胡僧到底是怎样的形象?此书便着力于描绘背负经卷、疾步前行的西域与天竺胡僧,将史书中陌生的名字还原回历史中的血肉之躯。在讲述胡僧故事的同时,也随手描出一部中外交往史,轻松而不失严谨。
《中西交通史》向达 著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58元 | 2025年8月·时隔93年再版,《中西交通史》《中外交通小史》双书合璧晚清以降,由于国势衰微,西方入侵日益加剧,加之西学传入,中外交通研究开始兴起。20世纪初,向达先生所著《中西交通史》《中外交通小史》著作对于中西交通史学科体系的创立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前两部更是我国最早系统梳理两千多年中西政治文化交往的专著。《中西交通史》以时间为序,上自先秦,下至晚清,系统而全面地对古代整个中西交通历程、渊源、演变及相互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改变了“两千年来得中西交通,都在若蒙若昧之中”的状态,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中国的文化自来都以为是孤立的,不受外来影响的”看法。本书取材精当,提纲挈领,脉络分明,是中西交通史的经典之作。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增订版)》刘志伟 孙歌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由速度本书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关于区域史研究方法论的访谈录。该书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其关于华南研究的心得和思考与孙歌展开对话,主要是对区域史研究的关键议题进行方法论层面的探讨,涉及如如何表述活的历史、“从人的行为出发的制度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的探索,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并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等,极具思辨性和启发性。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南学派学者30年来所做华南乡村社会研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华南学派提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为史学积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从人的行为和交往关系出发重建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说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论语新劄(修订版):孔学的历史世界》李竞恒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18元 | 2025年6月·独辟蹊径,以考古学材料、出土文献等最新发现,回到原始儒学诞生的历史语境。与一般对经典的注释、译解类著作不同,本书是以劄记的形式,对《论语》解释史上的疑义或现代读者可能有疑惑处进行商兑、分析,并基于思想史和当下的问题语境进行诠释,尝试提供考古的资料,恢复先秦的语境,以便让读者进入孔子的历史世界。本书之“新”,主要也是指对出土文献、古文字研究、考古发现等新材料的使用,除此之外,则还有古气候学、人类学、宗教学、经济学的新视野。本书是作者于2014年出版之《论语新劄:自由孔学的历史世界》一书的修订再版,增订十余万字,另附作者《孔门封建考》《论周礼与习惯法》《试论原始儒学的重商和自由贸易思想传统》论文三篇(原刊《孔子研究》、《天府新论》)。许多考古知识丰富的读者,对经典阅读兴趣不大,很少关注《论语》的研究。而很多关注经典的读者,则常情怀有余,却不熟悉考古资料,对“孔子的历史世界”比较陌生。本书希望能打通二者之间的隔阂,为进一步推动《论语》的研究和经典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尝试。
《上海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邢建榕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一部关于上海的金融风云史,从银行家的命运看时代的波澜本书是一部以银行家为主线的近代中国金融史。全书以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的笔法讲述了20世纪一系列发生于上海的金融事件和著名银行家的故事,展现了近代金融和银行家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本书曾以《非常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于2014年首版,此增订版将原书分为上下两篇,在此基础上依据近年金融热点以及学界关注问题,新加入《张嘉璈被迫去职》《〈破晓东方〉的银元之战》《“你能担保吗?”》等文章,在尽可能全面展示民国金融界各类事件的基础上,还深入探讨了银行家对社会风俗转变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为民国金融史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杨天石先生作序推荐。
《荒野上的大师》
张泉 著
78元 | 2025年7月
·一段重建中国古史的文化苦旅,一部绵延百年的学人精神史诗
作者历经十年调查,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这四大机构的创设发展为主线,讲述考古学如何在中国诞生,重温陈寅恪、赵元任、丁文江、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等一代大师如何于乱世中奔走,在荒野上开拓。
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从“北伐”到“中原大战”,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国家不断裂变,时代疾速转捩。乱局夹缝里,学人却默默耕耘,不懈进取。他们是前所未有的一代人,不仅开创了学术的新纪元,更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金观涛、[美]华国凡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78元 | 2025年3月
时隔40年重新修订,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思考人与物的根本议题
本书是金观涛与华国凡合著的一部跨学科作品。本书以控制论为核心,融合系统论、信息论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全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中外经典实例,详细阐述了控制、反馈、信息、思维、系统、黑箱等关键概念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视角,启发读者用正确可行的科学观指导并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来源:中华书局1912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