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线深耕实践 扎实推进江浦街道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1:00 1

摘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辖区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500余人,涉及回、满、壮等20余个少数民族。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上级统战部门部署要求,通过建强阵地、深化教育、做实服务、创新机制,推动民族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转自:南京晨报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辖区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500余人,涉及回、满、壮等20余个少数民族。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上级统战部门部署要求,通过建强阵地、深化教育、做实服务、创新机制,推动民族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建强实体阵地,夯实民族团结工作基础

坚持“阵地建设标准化、功能设置特色化、服务运行常态化”的工作思路,构建“1+2+N”,即1个街道级活动中心,2个特色社区品牌阵地,各社区全面覆盖的红石榴家园阵地体系。

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严格对标“六有标准”推进阵地规范运行,确保每个阵地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名、兼职服务人员10名以上,设置政策宣传、议事协商等功能区域。

特色化打造增强品牌影响。因地制宜打造“一阵地一品牌”。烈士塔社区“贤爱堂”依托江浦文庙,打造邻里议事厅、民族宣传角等八大功能区和邻里书画研习会、依法自治在社区等十二个邻里项目;响堂·朴育小院连续8年开展栀子花义卖,累计资助中西部少数民族困难学生8.6万元打造了对口支援协作合作的项目品牌。

常态化运行激发阵地活力。坚持“月月有主题、场场有温度”,今年组织开展联谊会、读书会等活动64场。

做实服务保障,提升民族群体幸福指数

坚持服务与教育双轮驱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促进交融,在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中凝聚共识。

深化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整合“弘商圈”青创直播平台等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创业辅导、电商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完善帮扶管理机制。建立32户少数民族独居老人专属档案,构建“统战+网格+志愿者+医疗机构”联动服务体系,提供定期走访等常态化服务。积极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登记办证、子女入学等公共事务。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体系。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建立“全年龄段+多维度+全覆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创新工作机制,激发民族工作内生动力

着力推动民族工作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从“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升级。

“群众化”拉近工作距离。挖掘培育32名民族工作联系人,赋予“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信息员”四重角色,有效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提升服务效能。依托街道大联勤数据中心,建设“红石榴云阵地”平台,今年线上受理群众诉求156件,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办结率达95%。

“多元化”凝聚社会合力。引导200余名新阶层人士成立“浦新汇”同心服务团,开展民族文化直播8场,推出“非遗+民族元素”文创产品。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开展志愿服务4场,服务群众120人次。

在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街道民族工作在资源整合的深度、服务供给的精度上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推动阵地功能从“有”向“优”升级。二是推动为老服务从“保基本”向“提品质”拓展。三是推动就业服务从“个别帮扶”向“体系支撑”转变。

通讯员 雷远超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