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吉隆坡双协议”背后:剑指中国稀土霸权与东南亚棋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22:32 1

摘要:2025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东盟峰会上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签署《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协议》及修订版自贸协定,正式拉开美国重构亚太资源版图的序幕。这场看似普通的贸易外交背后,暗藏美国两大战略野心:切断中国稀土供应链命脉与重塑东南亚地缘经济格局。

2025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东盟峰会上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签署《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协议》及修订版自贸协定,正式拉开美国重构亚太资源版图的序幕。这场看似普通的贸易外交背后,暗藏美国两大战略野心:切断中国稀土供应链命脉与重塑东南亚地缘经济格局。

一、稀土战争:美国为何紧盯马来西亚?

作为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国(1610万吨),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能力长期受制于环保政策。2024年其颁布的稀土原矿出口禁令,本意是推动本土精炼产业发展,却意外成为美国突破中国稀土封锁的突破口。

特朗普政府此次以“关税豁免”为筹码,要求马来西亚承诺“不限制对美出口关键矿产”,实则瞄准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92%的垄断地位。美国智库Rare Earth Exchanges指出,若东南亚国家联合对华实施稀土原料出口限制,中国可能面临"断供反噬"风险。但现实是,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技术仍依赖中国——其计划建设的精炼厂正与中国企业谈判技术合作,形成“原料出口+技术输入”的微妙平衡。

二、关税大棒下的东南亚困局

美国对东盟国家祭出"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将关税从49%降至19%,承诺扩大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准入;另一方面要求签署包含“数字贸易审查”“出口管制协同”等条款的协议。这种非对称性协议暴露美国深层焦虑:

1. 供应链重构的脆弱性美国与澳大利亚的85亿美元矿产协议因后者基础设施薄弱陷入停滞,而东南亚国家更担忧"选边站"代价。泰国虽承诺开放99%商品关税,但坚持保留稀土加工自主权;印尼则明确拒绝在中美间二选一。

2. 技术霸权的反制中国通过稀土元素溯源系统(如钪、钇等17种元素管控)和设备出口许可审批(周期延长至120天),已构建起“加工技术护城河”。马来西亚官员坦言:“即便出口原料,最终成品仍需中国技术授权。”

三、东南亚的清醒选择

面对美国拉拢,东南亚展现出务实态度:

- 经济依赖难割舍: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6.99万亿元,RCEP框架下90%商品零关税,这是美国19%关税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 技术合作双轨制:马来西亚同时接受中美投资建设稀土设施,通过“中国技术+美国市场”模式寻求利益最大化。

- 区域稳定优先:柬泰停火协议的签署表明,东南亚更希望中美竞争不破坏地区和平发展大局。

四、中国的破局之道

面对美国围堵,中国正多维度反制:

1. 技术标准主导:推动稀土冶炼设备出口管制升级,将"0.1%中国元素"原则写入国际贸易规则。

2. 产业链深度绑定:通过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基建项目,强化区域资源运输通道控制力。

3. 多边机制制衡:在RCEP框架内建立关键矿产储备联盟,确保供应链韧性。

特朗普的“吉隆坡双协议”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暴露美国在技术、基建、地缘影响力上的多重短板。当东南亚选择“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平衡术时,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已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中国能否守住技术霸权,美国能否突破供应链困局,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十年。

来源:人生的明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