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聚彭城话汉韵 汉促会拜访两汉文化研究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5:24 1

摘要:2025 年 10 月 26 日下午,彭城秋意浸染街巷,文化暖意却在一场特殊的相聚中愈发浓烈。徐州市汉文化促进会一行6人,在会长刘修运的带领下专程前往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开展深度拜访交流活动。两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君超早已携团队同仁等候,以热忱姿态迎接 “文化

秋聚彭城话汉韵 同心携手传文脉 —— 徐州市汉文化促进会拜访两汉文化研究会纪实

文/吕守军

2025 年 10 月 26 日下午,彭城秋意浸染街巷,文化暖意却在一场特殊的相聚中愈发浓烈。徐州市汉文化促进会一行6人,在会长刘修运的带领下专程前往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开展深度拜访交流活动。两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君超早已携团队同仁等候,以热忱姿态迎接 “文化同路人”。双方以千年汉文化为纽带,围绕传承脉络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与心意互通间,为徐州两汉文化的未来发展凝聚新共识、擘画新路径。

交流伊始,汉文化促进会率先递上一份承载深意的 “文化厚礼”——“大汉雄风” 刘邦雕像。只见雕像上,汉高祖刘邦的豪迈气度栩栩如生,眉眼间尽展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与胸襟气魄。这尊雕像不仅是两团体对汉文化 “刚健豪迈、一统天下” 精神内核的共同尊崇,更为整场文化对话奠定了深厚庄重的基调,让每一句交流都浸润在浓厚的汉风文脉之中。

进入座谈环节,双方围绕徐州两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核心议题,展开了坦诚而深入的探讨,不同视角的见解碰撞出阵阵思想火花。

座谈中,李君超会长首先系统梳理了两汉文化研究会的近期工作成果,诸多突破性进展引发在场人员的热烈反响。他重点提及,研究会历经数年深耕研究与实践探索,成功推动 “徐州三绝” 升级为 “徐州四绝”—— 将汉玉正式纳入文化符号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徐州汉文化资源的一次重大发掘,更填补了地域文化标识的空白,让汉代玉雕工艺 “数量丰富、品种繁多、质地优良、雕琢精湛” 的巅峰成就,得以更完整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而这份文化价值已获得国家级平台的认可:2025 年 10 月 1 日前,中央电视台已专门针对这一重大文化发现制作专题报道,让徐州汉玉的独特魅力从地方走向全国,吸引更多人关注这座城市的汉文化基因。

除此之外,李君超会长还分享了一则 “新鲜出炉” 的学术动态:就在此次拜访的前一日(10 月 25 日),研究会刚刚圆满举办 “纪念狮子山汉楚王陵发掘 30 周年学术报告会”。会上,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系统梳理了汉墓发掘过程中的重大文物发现,深入剖析考古研究领域的突破成果,为两汉文化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思路。

谈及未来规划,李君超会长更从学术研究深化、两汉文化打造、大众传播创新等多个维度,描绘了两汉文化的广阔发展前景,为双方后续的合作清晰勾勒出兼具可行性与前瞻性的蓝图。

随后,汉文化促进会的代表们也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对汉文化传承的思考。顾问刘汉英、刘秀全、刘洪印以及副会长刘伟等多位成员,纷纷对两汉文化研究会近期开展的系列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与赞扬。他们多次强调,汉玉作为 “徐州四绝” 之一,其独特价值无可替代,理应成为徐州文化对外展示的核心名片,未来需持续深化研究深度、拓宽传播广度。

交流接近尾声,两汉文化研究会以 “书香传情”,为汉文化促进会的6位成员每人准备了一份特别回礼 ——《两汉文化》杂志。这本杂志堪称徐州两汉文化的 “活档案”,集中收录了近年来两汉文化领域的重要活动盛况、文化遗迹、探寻历程、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关键会议达成的共识,既是兼具资料性与学术性的专业读物,也是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的 “文化精神食粮”。

接过杂志的汉文化促进会成员们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将认真研读、汲取其中养分,让这份满载诚意的文化馈赠,成为双方深化合作的坚实纽带。

座谈总结阶段,李君超会长再次对汉文化促进会的到访,以及那尊意义非凡的 “汉刘邦铜像” 表达诚挚感谢。他坦言,两团体虽在汉文化领域的侧重有所不同 —— 研究会更专注学术深耕,促进会更致力于大众普及,但 “传承汉风文脉、擦亮徐州两汉文化名片” 的核心目标高度一致。他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打破团体间的合作壁垒,推动资源共享、项目联动,让汉文化传承形成更大合力。

刘修运会长也随即回应,明确表示愿与两汉文化研究会紧密携手,共同推动徐州两汉文化完成从 “学术殿堂” 到 “大众生活” 的跨越 ——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典籍中的文字、历史中的故事,都能走进街头巷尾、融入日常,让千年汉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从 “大汉雄风” 雕像的深情相赠,到《两汉文化》杂志的书香回礼;从工作成果的深度分享,到未来合作的美好畅想,这场秋日里的文化相聚,不仅拉近了两个团体的距离,更凝聚起传承汉风文脉的强大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团体的同心携手下,徐州两汉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出更加璀璨夺目的 “彭城新章”。

作者吕守军,系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会员,淮海经济区吕氏春秋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徐州双溪书院首君文化工作室主任,睢宁县双沟镇原文化站站长,睢宁县双沟镇志主编。

来源:阿福说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