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量子科技(quantum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体系。将量子力学原理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过量子效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它冲破了传统经典物理的局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
量子科技(quantum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体系。将量子力学原理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过量子效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实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它冲破了传统经典物理的局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传感等领域。
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当这项前沿技术从实验室的探索迈向产业化的征程,一片规模达万亿的市场正悄然开启大幕。
“ 量子科技已非‘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近期举办的量子科技论坛上如是表示。随着全球量子科技竞争渐趋白热化,中国已将量子技术列入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
2024年初,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吸引了全球超1000万人次访问,顺利完成近2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这一可观数字的背后,是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跨越。
量子科技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从一组数据中可略窥一二:据BCG预测,到2030年,量子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500 - 1000亿美元;量子通信的市场规模亦将超过200亿美元。
国盾量子作为A股唯一以量子科技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凭借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构建了从核心元器件到组网系统的全产业链壁垒。其主导研发的“祖冲之三号”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实现全球领先,量子通信产品覆盖光纤网络、星地一体广域通信及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国内市占率超90%。2025年,公司推出504比特“天衍”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并交付全球最大规模880比特量子计算集群,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政务、金融、电力等领域。例如,为交通银行打造“两地三中心”量子保密通信项目,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量子密话”用户超500万,商业化落地能力显著。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06%,亏损收窄51%,技术投入与市场验证形成良性循环。
神州信息作为量子通信应用场景服务商,通过与国盾量子合作推出“神码国盾”品牌,聚焦金融领域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其参与央行数字货币量子加密测试,为五大行搭建量子加密通信系统,单项目合同额超1亿元。作为国家量子产业联盟首批会员,公司深度参与“京沪干线”“粤港澳湾区”等国家级骨干网建设,覆盖超500家机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2025年,其量子金融建模系统在能源、交通领域持续拓展,技术标准化与场景化能力突出。
本源量子虽未直接上市,但其关联企业德美化工通过间接参股布局量子计算生态。本源量子在量子计算专利领域全球排名第七,国内唯一进入前十,其量子编程框架支持超导、光量子双路线,联合中科大研发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已在金融风控领域验证。2025年,本源量子获A股上市辅导备案,未来有望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技术商业化。
国仪量子作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龙头,通过科大国创参股实现产业联动。国仪量子拥有国际领先的科学装置平台和高精度量子传感器技术,其冷原子重力仪、单光子成像雷达等产品已应用于地质勘测、低空探测等领域。科大国创持股2.75%,虽比例较低,但通过技术合作参与中电信量子云管平台建设,融合量子通信与云计算优势,为运营商、能源行业提供安全云服务,业务协同效应显著。
中科曙光(603019.SH)通过参股本源量子(持股 18%)深度布局量子计算领域,推出了全球首款量子 - 经典混合计算服务器,构建起 “量超融合” 的算力网络,2025 年量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00%。作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核心业务为量子计算提供了关键的算力支持,自主研发的液冷技术将数据中心能效优化至 PUE≤1.2,进一步提升了混合计算系统的综合性能。同时,公司与国盾量子成立产业联盟,积极推动量子技术在金融、生物医药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形成了 “算力支撑 + 生态协同” 的独特优势。
格尔软件作为国内首家推出全量子安全解决方案的企业,聚焦抗量子密码技术研发。其持股71.42%的上海泓格后量子科技,主导制定多项国家标准,产品覆盖政务云、企业数据中心。2025年,公司推出“抗量子隐私计算一体机”,在金融科技领域毛利率达58.82%,受益于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增长。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0%,但下半年需求高峰及技术储备或支撑业绩反弹。
三未信安在抗量子密码算法硬件实现领域取得突破,发布支持后量子密码迁移的产品,获相关专利。其客户覆盖华为、中科曙光等科技巨头,产品应用于金融、物联网领域,技术迭代能力与市场响应速度领先。
光迅科技与国盾量子合资成立国迅量子芯,专注量子通信芯片研发。其开发的InGaAs/InP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光子探测器模块,为QKD系统提供核心器件,技术难度极高且替代性低。2025年,公司波分复用器产品应用于量子通信干线,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三。
腾景科技为“九章”系列量子计算机提供高精度光学元件,如干涉堆、偏振分束器等,产品精度达纳米级,客户覆盖全球科研机构,市占率超60%。其0.1dB光学损耗控制技术支撑“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与谷歌、IBM形成三足鼎立。
华工科技(000988.SZ)凭借在核心硬件领域的垄断性优势占据关键地位,作为全球唯一能够量产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的企业,其单光子发射源单价超 50 万元 / 片,2025 年量子业务营收占比已达 25%。该公司的产品直接应用于 “九章” 系列光量子计算机,同时推出的无铍 LSBO 晶体解决了传统 BBO 晶体的环保问题,迅速成为国际量子设备商的首选材料,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44.87%,机构预测全年净利润将达 17 亿元,同比增长 42%。这种 “技术垄断 + 场景绑定” 的模式,使其在量子计算基础设施产业链中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和稳定性。
量子科技领域龙头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
技术壁垒:如国盾量子的全产业链布局、本源量子的专利优势、腾景科技的光学元件精度;场景落地:神州信息的金融领域深耕、格尔软件的政务云覆盖、光迅科技的干线网络建设;政策红利:国家“十五五”规划300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标准制定权争夺。业绩稳定性方面,国盾量子、神州信息等企业通过政府订单(如京沪干线)、行业合作(如交通银行项目)形成现金流支撑,而格尔软件、三未信安等需关注下半年需求释放与研发进展。长期来看,具备核心技术专利、深度绑定国家战略工程、且已实现场景化落地的企业,将在万亿级量子科技市场中确立龙头地位。
量子科技产业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加速期,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共振推动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十五五” 规划将其列为战略产业,专项研发资金规模预计超 300 亿元,工信部的税收优惠政策更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点赞关注不迷路,评论区观点你来附!★
感悟:敬畏市场,保持谦逊。价值投资,保持耐心,或顺势而为,跟趋势,控仓位,设止损。情绪管理,避免贪婪和恐惧,保持平和心态。择势择时择股择价,每日复盘与总结。
★★★重要提醒★★★
本文为作者研读日记,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不保证准确和完整,不作为任何参考依据,不构成即可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灵思致远学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