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0万纯电MPV瞬间起火,新能源汽车安全何去何从?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街头,一辆正常行驶的理想MEGA纯电MPV突发意外,底部瞬间迸发火花,短短10秒便被明火完全吞没。这一事故被后车行车记录仪完整拍下,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轩然大波。理想汽车
50万纯电MPV瞬间起火,新能源汽车安全何去何从?2025年10月23日晚,上海街头,一辆正常行驶的理想MEGA纯电MPV突发意外,底部瞬间迸发火花,短短10秒便被明火完全吞没。这一事故被后车行车记录仪完整拍下,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轩然大波。理想汽车虽确认人员安全撤离,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的信任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甚至被形容为“倒退十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隐患?车企又该如何重拾公众信心?
事故背后的复杂谜团,事故冲击。理想MEGA作为一款定价超50万、主打家庭概念的车型,此次事故不仅使其自身销量前景堪忧,还可能波及所有使用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品牌。车主通过律师否认“电池磕碰”或“私自改装”,事故性质近乎“自燃”,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的热议,公众信任度急剧下降。
离奇之处与标准落差。车辆在正常驾驶、无明显外部碰撞情况下迅速起火,与现行及即将实施的电动汽车电池安全国标要求相悖。理想汽车曾宣称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强制要求,但此次事故车辆显然未达标,电池热失控后未提供5分钟预警时间。
技术深度剖析。从技术层面看,理想MEGA搭载的麒麟电池采用三元锂材料体系,虽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存疑。尤其可能涉及的NCM811体系,热失控起始温度低,反应剧烈。此外,广泛使用的硅基气凝胶隔热材料,最高耐受温度可能不足以应对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存在防护技术漏洞。极高的充电倍率、放电功率等因素也可能威胁电池安全。
重拾信任,刻不容缓。车企和电池厂商必须将安全置于首位,高度重视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加大对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优化材料体系,提高防护技术可靠性;另一方面,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加强与公众沟通,重塑信任。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执行与监督,确保消费者权益。
互动问题:你认为车企除了加强技术研发,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修复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信任?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完善,你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汽车后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