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 2025|直击临床痛点:中日专家共话瑞卡西单抗优化 PCI 患者血脂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21:10 1

摘要:10月23日至24日,作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学术会议之一,2025年日本复杂心血管治疗学大会(CCT 2025)在日本神户隆重举行。10月23日的 “一年四季,长久心安——瑞卡西单抗专题会” 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

10月23日至24日,作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学术会议之一,2025年日本复杂心血管治疗学大会(CCT 2025)在日本神户隆重举行。10月23日的 “ 一年四季,长久心安——瑞卡西单抗专题会” 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日本滋贺县草津心脏中心许永胜教授担任主席,并汇聚中日两国多位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会议立足临床实践需求、以中日医学交流为纽带,聚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脂管理与术后优化的关键议题,并通过中日专家共同论道、联合解析复杂病例,深入分享围术期血脂控制的前沿经验与实践方案,旨在为临床优化PCI患者血脂管理路径提供多元思路,也为提升术后管理质量、推动中日心血管领域深度合作注入动能。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张福春教授的主持下,霍勇教授、许永胜教授葛雷教授致辞道,CCT大会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凝练为三个关键词:其一为交流,学术交流是推动知识共享、互学互鉴与共同提升的核心途径;其二为传承,领域既往的积累与沉淀奠定了当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其三为发展,目前领域发展成效显著,日本PCI病例数量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药物治疗与预防干预的良好效果,凸显了药物治疗与疾病预防的重要价值。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度交流与充分研讨,助力与会者获取更多PCI血脂管理领域的前沿信息与实践经验。

张福春教授主持

许永胜教授(左)、霍勇教授(中)和葛雷教授(右)致辞

启动仪式

在此环节,中日专家携手在画卷上署名,祝贺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开创降脂新纪元,并共同见证瑞卡西单抗闪耀CCT。

启动仪式合照

院内启动,长期获益——PCI治疗患者优化血脂管理

张福春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春坚教授针对接受PCI患者的血脂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增强临床医生对PCI患者血脂管理重要性的理解,促进血脂管理实践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

PCI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高,尤其术后30天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复发风险高达20%。究其原因,PCI术本身可能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支架血栓、出血等问题。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时通常仅处理罪犯斑块,而79%患者存在≥1个非罪犯破损斑块,且研究证实术后罪犯斑块和非罪犯斑块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再发风险相当。可见,PCI术并非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终点,患者仍面临PCI术本身及未完全血运重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需继续实施强化管理。

随着降脂治疗持续推进,斑块表型逐渐改善,具体表现为脂质成分减少及斑块体积缩小。因此,PCI术后降脂治疗需遵循“强化降脂、尽早启动、长期达标”原则。具体而言,多项研究表明,PCI术后强化降脂可显著逆转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中,联合PCSK9单抗的治疗方案较他汀单药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更大,达标率更高。在ACS患者降脂治疗的启动时机上,研究发现,PCI术前1小时以上较术前1小时内或术后启动PCSK9单抗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显著的心血管获益。在PCI术后血脂长期达标的维持上,Meta分析证实,降脂治疗的心血管获益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尽管PCI治疗患者降脂治疗原则已明确,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多重挑战:中国人群对他汀耐受较欧美人群差,中等剂量他汀使LDL-C降幅达30%-50%,剂量翻倍仅能带来6%的进一步降低;依折麦布疗效亦有限,单用仅使LDL-C降低17%-23%,与他汀联用,LDL-C降幅仅提高18%-20%。此外,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较差,现有PCSK9抑制剂停药率高达36%,患者长期依从性不佳;PCSK9小干扰RNA(siRNA)与安慰剂相比,较基线的变化差异为-47.9%,降脂幅度有限。

目前,瑞卡西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经“YTE”突变改造延长了半衰期,可减少注射频次,实现每8周给药一次;在他汀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LDL-C达64%,疗效稳定持续48周,总体安全性良好。凭借其强效降脂和提高依从性这两大优势,瑞卡西单抗将助力PCI治疗患者血脂管理实现快速、长稳达标。

李春坚教授讲课

大咖论道——共寻降脂策略优化之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程姝娟教授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阚晓红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立夫教授日本大阪大学Satoru Sumitsuji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利宏教授围绕“术后血脂管理建议及PCSK9抑制剂的应用”展开了精彩讨论:数十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尚未达拐点,尽管诊疗水平与学术话语权已实现从“追随”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防与治疗药物优化仍是核心课题。对于ASCVD患者(包括PCI围术期患者),降脂是改善预后的核心原则,需遵循“越低、越久、越稳定越好”的理念,然而他汀类药物、现有PCSK9单抗及siRNA等药物存在降脂幅度不足、依从性不佳等局限,中国原研的瑞卡西单抗则有效突破这些问题,不仅可单药治疗,还兼具强效、长效和便捷等优势,成为了此类患者的优选方案。同时,临床实践中可结合造影等影像学数据识别斑块脂含量高的高危患者,以精准指导PCSK9抑制剂应用;此外,还需重点关注PCI术后斑块易损状态,坚持PCI治疗与长期血脂管理双管齐下,优先追求长期稳定控脂,警惕血脂不达标和过度降脂风险。

概而言之,以瑞卡西单抗为代表的中国原研药物即彰显了国内医药创新实力,更有望为全球血脂管理贡献中国方案,助力更多患者实现血脂管理达标。未来,期待各国在药物研发等领域持续突破,进一步优化全球血脂管理。

程姝娟教授主持,傅向华教授、阚晓红教授、苗立夫教授、Satoru Sumitsuji教授和王利宏教授共同讨论(滑动查看)

复杂PCI病例演示及讨论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董鹏教授的主持下,日本兵库县尼崎市立综合医疗中心Rei Fukuhara教授分享了一例因支架断裂导致反复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复杂病例。该患者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左前降支(LAD)近端存在严重钙化性狭窄。首次PCI时,已尽可能对位于Seg1的钙化斑块行减容处理,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遗憾的是,血管铰链运动引发支架断裂,进而导致ISR。治疗过程中,团队选择SL4引导导管至右冠状动脉(RCA),旨在优化引导导管同轴度,避免导丝在牧羊人管弯形态处发生过大偏斜。临床实践中,相较于AL型引导导管,JL或SL型引导导管在应对牧羊人弯形态的右冠状动脉时,具有更优的同轴度优势。此外,Rei Fukuhara教授指出了该病例操作中存在一项关键挑战:因导丝与引导导管尖端存在路径交叉,导致Rota钻(旋磨钻)从引导导管向冠状动脉推送时难度较大。

董鹏教授主持

Rei Fukuhara教授分享病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炳辰教授分享了一例双支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合并钙化、入口不清的复杂病例。患者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受损病史。该病例治疗的核心难点在于顺行导丝无法进入CTO结构,且血管内超声(IVUS)难以明确“CTO进入点”。针对此问题,临床中可通过建立逆行导丝标记CTO结构,辅助顺行穿刺;逆行入路中,IVUS对明确导丝位置、精准定位再入路点(如LAD开口或左回旋支[LCX]CTO入口)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情况下可行顺行急救支架置入,以减少并发症、提升穿刺效率。该病例最终采用超声引导下正逆向联合策略,协同应用导丝体外化等多项高阶介入技术,成功实现血管再通,充分体现了影像引导、多策略融合及团队协作在复杂CTO治疗中的核心临床价值,也证实正逆向联合策略对提升复杂CTO穿刺成功率及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刘炳辰教授分享病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尹春琳教授的主持下,日本圣隷横滨医院Kazuhiro Ashida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颖教授围绕上述病例与Rei Fukuhara教授刘炳辰教授进行了讨论:支架断裂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钙化内侧缘摩擦损伤、支架直径偏小(建议≥4/5mm)、支架偏长(建议12-13mm)、术后需更大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等。而且,内外分层支架的内部支架应力更高、易破裂,术前可预判,临床可选降低应力的专门支架方案。对于复杂CTO病例,未选PD路径是因为术后可能存在灌注不良,尽管用多种球囊预扩张,但PD血管准备不足,与右侧血管中段及末端联系不佳,故该路径并非最优方案。此外,除介入治疗外,药物治疗至关重要。ACS合并高/极高危患者血脂管理需遵循“1450”原则,若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后仍未达标,应尽早联用PCSK9抑制剂。瑞卡西单抗半衰期长达27天,可实现4/8周给药一次,具有长效降脂、依从性高、患者满意度好等优势,有助于将心血管事件预防关口前移。综上,上述两例复杂病例通过恰当的PCI与规范的药物治疗协同,可实现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尹春琳教授主持,Kazuhiro Ashida教授、卢成志教授和王颖教授和共同讨论(滑动查看)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 葛雷教授许永胜教授总结指出:本次CCT大会中国专场内容丰富、极具价值且令人受益。PCI围术期需聚焦血脂管理,推动患者血脂达标至关重要;江苏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抑制剂瑞卡西单抗,凭借多重优势已成为临床优质选择,令人自豪。期待未来各方携手探索血脂管理临床解决方案,明年再聚神户。

许永胜教授(左)和葛雷教授(右)总结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