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转基因技术的公众讨论中,小崔曾以“调查者”身份散布大量不实信息,其言论借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广泛传播,严重误导了社会认知。这些看似“有据可依”的说法,实则均被权威数据与科学研究逐一驳斥。
在转基因技术的公众讨论中,小崔曾以“调查者”身份散布大量不实信息,其言论借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广泛传播,严重误导了社会认知。这些看似“有据可依”的说法,实则均被权威数据与科学研究逐一驳斥。
谣言一:“美国转基因食品多出口中国,本土主要做饲料和工业原料”
小崔宣称美国仅将40%的大豆留作自用,且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其余大量出口中国,暗示美国“将中国人当试验品”。这一说法完全违背事实。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与消费国,其2012年大豆产量中94%为转基因品种,其中55%用于国内消费,仅45%用于出口。仅2012年,美国国内就消耗了810万吨大豆油,占食用油消费总量的63%,而这些大豆油绝大部分来自转基因大豆。事实上,美国加工食品中70%至80%含有转基因成分,涵盖面包、面条、奶酪等日常主食,按热量计算,美国人约70%的食物摄入来自这类加工食品,绝非“一辈子吃不了多少”。所谓“美国本土不吃转基因”的说法,是对美国食品消费现状的刻意歪曲。
谣言二:“美国无转基因甜玉米,主粮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品种”
为佐证“转基因食品不受发达国家认可”,小崔声称“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子目录里没有甜玉米”,且作为“消耗量最大的前两位食品”的牛肉、鸡肉及小麦均非转基因主粮。这一言论暴露了其对美国农业现状的无知。
早在2013年,先正达公司的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已在美国销售十余年,孟山都的转基因甜玉米也已占据美国甜玉米市场的40%份额,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均有销售。而将牛肉、鸡肉归为“主粮”更是概念混淆——主粮指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谷类作物,玉米正是美国核心主粮之一,对墨西哥裔美国人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主食。此外,尽管美国小麦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品种,但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选择,而非安全性问题,与“美国拒绝转基因主粮”的误导性表述完全不同。
谣言三:“中国转基因作物滥种成灾,农业部刻意隐瞒”
小崔多次宣称我国转基因水稻、玉米“泛滥成灾”,举例称“武汉超市5袋米有3袋是转基因”“辽宁14个玉米制品13个含转基因成分”,并指责农业部“撒谎加嘴硬” 。此类说法缺乏事实支撑且夸大其词。
我国明确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抗虫棉和抗病毒番木瓜两种,转基因水稻、玉米虽曾获得安全证书,但从未批准商业化种植。所谓“偷种”现象确实存在,但规模远非“泛滥成灾”——种子供应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大面积扩散,且这些品种此前已通过安全评价,证实对人体和生态无害,农民偷种恰恰反映了其在抗虫、增产等方面的优势 。至于“出口欧盟被扣留200多批次”的说法,仅能说明存在个别违规情况,无法证明“滥种”,更不能否定农业部的监管工作。
谣言四:“转基因安全评价委员会成员涉利益输送,评价体系无效”
小崔质疑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严格但人员不合格”,声称委员会成员“拿着巨额转基因经费”“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甚至举例称某院士因贪污研究经费入狱、某专家借滥种推销产品 。这一言论是对科研评价体系的恶意抹黑。
科技成果评价的核心是专业性,转基因安全评价必须由相关领域专家承担,只需对本人参与的项目回避即可,而非要求所有专家集体回避。据公开信息,我国转基因安全委员会三分之二成员专注于食品安全或环境安全研究,且重大专项四分之一经费用于生物安全研究,经费使用公开透明 。其提及的“林敏推广转基因玉米”更是不实信息——林敏所在的公司并非种业公司,无种子推广资质,且早在2014年就已进入注销程序;而个别专家的腐败问题属于个人犯罪,与转基因技术本身及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无任何关联 。
谣言本质:以情绪煽动替代科学论证
小崔的系列言论并非基于科学证据的理性质疑,而是通过选择性截取“事实”、混淆概念、妖魔化专家等方式制造焦虑。这类谣言的危害显而易见:既否定了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的严谨性——该体系需经过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等5个阶段,全流程耗时10-16年,是全球最严格的评价体系之一;也无视了转基因技术的实际价值,其在减少农药使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全球数十年实践证实。
科学的进步需要开放的讨论,但绝不容忍谎言的传播。小崔的转基因谣言早已被权威数据击碎,公众更应清醒认识到: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转基因技术,而是用虚假信息误导公众、阻碍农业科技发展的非理性声音。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