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炎黄二帝像下寻根问祖,感受华夏文明的厚重;在邙山提灌站回望奋斗,读懂引水为民的艰辛。继陕西壶口瀑布首场直播后,格力“这一杯 敬黄河”第二场直播活动近日在河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举行。
在炎黄二帝像下寻根问祖,感受华夏文明的厚重;在邙山提灌站回望奋斗,读懂引水为民的艰辛。继陕西壶口瀑布首场直播后,格力“这一杯 敬黄河”第二场直播活动近日在河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举行。
这场以“致敬母亲河”为名的直播,回顾了郑州“守河缺水”的往事,实现了“邙山大会战”的精神遗产与当代科技担当的对话。从十万人手抬肩扛筑就“人工天河”,到民族品牌以硬核科技守护“最后一公里”,一幅跨越半个世纪的黄河守护图景由此展开。
让黄河水“净起来”
半个世纪前,郑州曾经历一场工业化崛起中的用水阵痛。1953 年河南省省会迁址郑州后,人口激增让水资源短缺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1970 年贾鲁河断流,连过往火车都无法加水,“山上吃水贵如油,山下黄河哗哗流”的顺口溜,道尽了郑州这座黄河沿岸城市的尴尬。在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1970年“引黄济郑”工程邙山提灌站正式开工,一场全民参与的“邙山大会战”就此打响。
这场耗时两年零三个月的工程,是一部用血肉之躯书写的奋斗史诗。最高峰时10万人同时奋战,没有现代化机械,建设者们就用铁锹挖、担子挑、推车运,将汗水滴灌进邙山的黄土里。这样的集体奉献,让黄河水通过沉沙池沉淀奔涌入城,改写了郑州的缺水历史。运行五十余年来,这座“郑州生命线”累计供水 80多亿立方米,支撑起郑州这座城市从工业重镇到现代化都市的跨越。
时代流转,黄河守护的命题从未改变,只是作答方式在科技进步中不断升级。如果说邙山建设者们的使命是让黄河水“流进来”,那么当代企业的责任便是让黄河水“净起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水质污染风险日益凸显,即使经过沉淀过滤的黄河水,仍需经过深度净化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格力选择在邙山提灌站开启净水科技直播,正是对这种时代需求的精准回应。
活动现场,通过一场“六重净化,六杯敬黄河”的挑战,人们见证了黄河水在格力科技加持下如何化作清澈、甘甜的饮用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值得我们用最崇高的敬意来对待。今天我们用这杯由黄河水净化而成的‘科技甘泉’,向母亲河的馈赠致谢,也向我们最硬的科技致敬!”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说。
从一杯水的匠心,到一个家的关怀
位于河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炎黄广场,是炎黄二帝传说的结盟之地,是华夏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从壶口的奔腾豪迈,到郑州的开阔厚重,格力的科技致敬之旅再次升级。在活动现场,格力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还把“董明珠健康家”搬到了黄河边。
黄河鲤鱼、河南烩面片、羊骨、黄河大虾等食材,与格力冰箱、净水机、电磁炉、铸铁锅、蒸烤双能机、饭煲等产品,巧妙而完美地融合在黄河美食里;黄河下午茶,不仅有净化后的黄河水泡出的信阳毛尖,也有从格力冰箱端出的水果和用格力微蒸烤一体机加热的点心,不仅茶味更浓,也让喝茶更从容更优雅;汇聚“万般美好”与“万般科技”的黄河家宴上,格力冰箱变身“万能保鲜仓”,净水机变身“万能水质管家”,电磁炉变身“万能火候控制师”……满满的科技感,让家宴更具温情和温馨。
从一杯水的匠心,到一个家的关怀。格力让人心动的“确定性的美好”,打动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热情下单。正如格力电器销售总监卢陆群所言:“无论是一杯水、一餐饭、一件衣,还是像今天这样一场完整的户外聚会,格力都希望能为用户提供全套的、可靠的解决方案,让大家提升生活品质。”
事实上,格力此次直播走到黄河边,来到邙山,更是为了表达对邙山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邙山提灌站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实际用水难题,更孕育出“艰苦奋斗、知难而上、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邙山精神。这种与自然抗争、为民生谋福的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一脉相承,成为镌刻在中原大地上的精神丰碑。如今,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郑州主要水源,但邙山提灌站仍作为生态补水的重要枢纽,继续润泽着城市的河流与绿地,其精神价值早已超越工程本身。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这场直播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注脚。如今的黄河守护,早已从单一的水利工程升级为系统的生态治理。邙山,这边曾经“兔子来了无草吃,鸟儿来了无树落”的荒山,如今已是森林覆盖率超90%的绿色屏障,折射出一代代人从“征服自然”到走向“与自然共生”的转变。
让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格力用自主创新的科技,接过黄河守护的接力棒。从之前奋战“有水喝”到如今努力“喝好水”,从当年的建设者靠人力突破自然限制,到如今的科技工作者靠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从前者用集体力量搭建输水脉络,到后者用精准科技守护饮水健康,邙山大会战的扁担与铁锹,与今日格力的时尚家电与科技范儿,看似是不同时代的故事,却共同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来源:瞭望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