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破壁垒·数智润古街:忻州移动古城5G-A建设攻坚与蝶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9:53 1

摘要:青砖黛瓦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文脉,也暗藏着通信建设的重重阻碍。忻州移动古城5G-A网络项目团队以“不破坏一砖一瓦、不影响一丝风貌”为底线,在文物保护的严格红线与复杂地形的天然壁垒中,历经百余日昼夜鏖战,终于打通古城的“数字血脉”,让千年古街迎来数智新生。

匠心破壁垒·数智润古街:忻州移动古城5G-A建设攻坚与蝶变

(闫锡宇供稿)青砖黛瓦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文脉,也暗藏着通信建设的重重阻碍。忻州移动古城5G-A网络项目团队以“不破坏一砖一瓦、不影响一丝风貌”为底线,在文物保护的严格红线与复杂地形的天然壁垒中,历经百余日昼夜鏖战,终于打通古城的“数字血脉”,让千年古街迎来数智新生。

三重绝境+人流围城:古城建设的“不可能任务”

项目启动之初,团队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重绝境+人流围城”,每一步推进都举步维艰。忻州古城核心区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传统基站的钻孔固定、线路穿墙等施工方式被严令禁止,“不能动一砖一瓦”成为横亘在面前的第一道天堑。

街巷布局更是让施工雪上加霜。古城内街巷狭窄曲折,大型施工设备无法进入,数十公斤重的基站设备、线缆只能依靠施工人员肩扛手抬,在高低不平的青石路上艰难跋涉。同时,密集的房屋相互遮挡,形成了众多信号“阴影区”,无线传播损耗远超普通城区,按常规方案部署基站,信号根本无法有效覆盖。

更严峻的是选址限制与人流压力的叠加。古城管理部门明确划定了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基站选址必须避开古院落、古城墙、古树名木等重点保护对象,站点建设必须与景区融为一体,可利用的点位寥寥无几。而古城全年无明显旅游淡季,街巷内游客摩肩接踵,施工区域被游客围堵成为常态。“我们拿着地图在古城里转了整整一周,标注的20多个潜在点位,要么触碰保护红线,要么周边居民反对,最后只剩下3个可选点位。”项目勘测负责人回忆道。

极限攻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面对近乎苛刻的建设条件,项目团队没有退缩,而是开启了一场与时间、与困难的极限较量。为破解选址难题,团队联合通信技术专家成立专项攻坚组,采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古城全域进行1:1精准测绘,构建起包含建筑结构、地形地貌、管线分布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上千次模拟推演,创新提出“微型化、隐蔽化、分布式”组网方案。

基站设备的安装过程堪称“精雕细琢”。团队将传统宏基站拆解为微型基站模块,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5,重量减轻至15公斤以内,适配古城狭窄空间运输需求。为避免破坏建筑风貌,施工人员将基站设备嵌入景观立柱、墙角装饰中,线路则沿着踢脚线、屋檐下暗敷,确保“设备看得见却不突兀”。仅设备定制和外观伪装,就反复调整了5版方案,最终通过古城管理部门审核。

人流密集区域的施工,成为对团队耐心与智慧的最大考验。为避免影响游客通行和安全,团队制定“昼夜分时段、核心区错峰”施工策略:白天仅安排2-3名技术人员携带便携设备,在人流较少的街巷进行信号测试和点位勘探;夜间12点至次日凌晨5点,待游客基本离场、商户关门后,再组织数十人团队集中开展设备运输、安装和线路熔接。即便如此,夜间施工仍会遇到晚归游客或居民,施工人员需反复解释、引导绕行,原本2小时能完成的设备吊装,往往要多花1小时协调沟通。

施工过程中的艰辛远超想象。连续降雨天气让青石路湿滑难行,施工人员穿着防滑鞋,腰间系着安全绳,在狭窄街巷中往返运输设备,不少人的手掌磨出了水泡,脚踝被磕碰得青紫。为减少对游客和居民的影响,所有高空作业、线路熔接、设备调试均安排在夜间12点至次日凌晨5点进行,数十名施工人员分成3组轮班奋战,平均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

针对信号遮挡难题,团队采取“一点多站、精准补盲”策略,在3个核心点位周边增设12个微型补盲基站,通过调整天线角度、优化发射功率,实现信号的精准覆盖。为了找到最佳角度,技术人员带着设备在街巷中反复测试,每移动10米就记录一次信号数据,累计步行里程超500公里,记录数据近万条。在一次夜间调试中,突降暴雨,技术人员为保护设备,用雨衣紧紧包裹仪器,自己浑身湿透却坚守岗位,直到完成最后一组数据测试。

破茧成蝶:艰辛付出换来了数字新生

历经90天的日夜攻坚,忻州移动古城5G-A网络项目终于圆满收官,实现核心景区、重点街巷、文化场馆、停车场全域无缝覆盖,下载速率峰值达1.2Gbps,较此前提升5倍。当第一组测试数据出来时,项目负责人看着屏幕上满格的信号,眼眶湿润:“所有的艰辛都值了!我们不仅建成了一张高质量的5G-A网络,更探索出了古建筑保护与数字建设共生的新路径。”

网络开通后,古城迎来“智”的飞跃。游客体验直接升级:1G电影下载从75秒缩短至29.5秒,抖音直播速率提升12.19%,扫码支付时延从0.93秒降至0.73秒,边逛边拍、实时分享成为常态,再也没有卡顿困扰。“网速又快又稳,拍的古城夜景视频秒发朋友圈,民宿追剧也毫无压力!”来自外地的游客点赞道。

商户经营焕发新机。3000多户商家中超90%接入新网络,旅拍店实现“即拍即选”,照片实时同步至游客手机与云盘;智慧民宿通过网络实现安防监控、消防设施状态实时预警。“以前客流高峰时扫码付款要等半天,现在一秒完成,游客满意,我们生意也更顺了。”古城茶馆工作人员笑着说。

如今的忻州古城,青砖黛瓦间涌动着数字暖流。商户们借助高速网络开展VR直播、线上订单,经营效率大幅提升;游客们通过AR导览、高清视频分享,沉浸式感受古城魅力;景区管理人员依托智能监控、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这张跨越千年的通信网络,不仅破解了古城建设的“不可能”,更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从“寸土必争”的艰难选址,到“精雕细琢”的施工建设,忻州移动古城5G-A网络项目的每一步都镌刻着攻坚的印记。这场与文物保护的“共生之战”,不仅彰显了通信人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全国古建筑群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