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卫士文化 丨弘扬传统强使命,以文化人铸忠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9:02 1

摘要:丹青书画卷,粉墨挥方遒。誓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军人情怀镌刻成文化印记,力将“担当尽责,守护平安”的军人使命凝聚成精神底蕴。近年来,呼和浩特支队执勤四大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墙绘、壁画、手抄报、黑板报、“强军风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载体,凝聚官兵士气,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

丹青书画卷,粉墨挥方遒。誓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军人情怀镌刻成文化印记,力将“担当尽责,守护平安”的军人使命凝聚成精神底蕴。近年来,呼和浩特支队执勤四大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墙绘、壁画、手抄报、黑板报、“强军风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载体,凝聚官兵士气,展现部队风貌,官兵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中践行着强军使命。

执勤文化铸忠诚

执勤哨楼里的白墙被画笔唤醒,一面面墙绘成为了会说话的“强军画卷”。有的绘制出战士站岗执勤的挺拔身影,诉说着官兵们的默默付出;有的铺展着战车列阵、勇往直前的壮阔图景,红黑主色调里满是热血锋芒;还有的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誓言与迷彩纹理交织,一笔一画都在勾勒着忠诚与担当。

第一次站到执勤岗位的战士冀泽宇骄傲地说道:“第一次看到哨楼里的墙绘,由心底产生出作为军人的自豪,意识到站哨执勤的光荣使命。精美的墙绘不仅画在了墙上,更印在了每名官兵心里,这些图案不再是冰冷的装饰,而是哨楼里的精神坐标,阵地上的文化传承,让每一次上哨都成为一次无声的教育,激励着大家牢记使命,让强军信念根植于每名执勤官兵的心田。”

手报文化强信念

一张张丰富多彩的手抄报映入眼帘,“抗战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培养正确消费观”等等。手抄报展现的是红色精神、爱国情怀,突出的是战斗文化、打赢本领,彰显的是爱岗尽责、无私奉献。政治指导员云鑫这样说道:“手抄报虽是老载体,却能焕发新活力。让它服务于当前的教育目标,注入新内容,便能成为激发官兵热情、促进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它让强军思想、纪律要求,通过官兵亲手设计的文字、图画变得可感可触,比普通的授课宣讲更易深入人心。”在搜集素材、构思排版的过程中,官兵能够主动学习理论、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荣事迹,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的转变,为军营增添靓丽风景线的同时,也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有效提升了军营文化“软实力”。

板报员黄亚军自豪地说道:“黑板报是我们中队宣传的利器,短短的几行字常常能够直抵人心。它既是政策理论的‘宣传员’,也是官兵心声的‘传声筒’,更是营区里无声的‘指导员’,它能第一时间将最新学习的理论精神、指示要求转化成为图文并茂的内容,让强军能量在每一笔勾勒、每一段文字中悄然传递。”

群众文化蓄底蕴

密集的鼓点、欢快的舞步、盘旋的长龙,将文化基因、精神传承与新时代强军实践深度融合,为部队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安塞腰鼓,激发官兵阳刚之气与勇猛特质,在沉浸式体验中磨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舞龙表演,熔铸无畏挑战与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强化官兵面对困难敢闯敢拼的战斗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官兵纪律观念和协同意识,夯实部队“上下同欲”的向心力。

战士武兴宇兴奋地说道:“在紧张的训练生活中,学习腰鼓和舞龙等传统文化,既缓解了自身压力,又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让自己能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强军实践中。”

文化传承是筑牢强军之基、赓续胜战血脉的核心纽带。三尺哨楼,以执勤阵地为媒,展现了军人的赤胆忠诚;方寸黑板,以朴素粉墨为笔,写出了军人的铮铮誓言;隆隆鼓声,以传统文化为锋,铭刻了军人的拼搏奋进。将群众性文化活动融入部队文化建设,是以群众文化激活强军精神、提升战斗意志的生动实践,是以多样艺术形式砥砺强军信念、增强凝聚力的有效载体,使部队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动能,让“传承发扬、守正创新”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让“尺积寸累、厚积薄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在一笔一画间浸润军心,一挥一舞中融进血脉,凝聚起献身忠诚使命,扎根岗位实践的磅礴力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