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销量迷局:问界独撑大局,多“界”难承其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8:07 1

摘要:2024年,鸿蒙智行以444956辆的累计交付量、37万元的成交均价,创下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成交均价TOP1的成绩,看似风光无限。但拆解数据可见,这份荣光几乎由问界单独撑起——38.63万辆的交付量占据鸿蒙智行近9成份额,使其成为最快实现50万辆交付的国产

2024年,鸿蒙智行以444956辆的累计交付量、37万元的成交均价,创下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品牌成交均价TOP1的成绩,看似风光无限。但拆解数据可见,这份荣光几乎由问界单独撑起——38.63万辆的交付量占据鸿蒙智行近9成份额,使其成为最快实现50万辆交付的国产新势力品牌。当2025年鸿蒙智行喊出百万销量目标时,问界之外其他“界”的表现,以及新晋品牌尚界的市场反馈,都成了绕不开的疑问。

非问界品牌:亮点有限的“配角”

在鸿蒙智行的多品牌矩阵中,智界、享界、尊界虽各有定位,却尚未形成气候。

智界算是其中的优等生。智界R7上市后累计交付突破28969辆,首个完整交付月便实现销量破万,成为鸿蒙智行中第二个达成月销过万的品牌。2025年1月,智界R7交付量达11420辆,增程版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30万级市场的存在感。但截至2025年3月,智界品牌累计销量仅3.3万辆,与问界的规模相去甚远,且2025年二季度后缺乏持续冲高的明确数据支撑。

享界的表现则呈现“细分强势但总量薄弱”的特点。享界S9连续5个月拿下纯电豪华轿车销冠,累计交付7494辆,2025年1月交付643辆仍保持40万以上豪华纯电轿车销量冠军头衔。然而这一数据放在整个市场中并不突出,且依赖单一车型支撑,品牌整体势能不足。

定位百万级市场的尊界更显“存在感稀薄”。作为树立品牌高度的旗舰系列,尊界S800直至2025年5月底才计划上市,此前未贡献实质销量,短期内难以承担起销量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的成长还伴随着对问界的分流效应。2025年2月,智界R7增程版与享界S9的销量占比已攀升至45%,而同期问界M7、M9销量均出现明显下滑,M9 2月销量仅5242辆,较2024年底的月销1.6万辆大幅缩水。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鸿蒙智行“多篮子装鸡蛋”的战略陷入短期阵痛。

尚界:高预期下的销量遇冷

2025年9月上市的尚界,本被寄予“下探中端市场、扩大销量基本盘”的厚望,却交出了一份尴尬的成绩单。

作为鸿蒙智行首款中端车型,尚界H5预售阶段小订订单突破16万,上市一小时宣称大定破万,上汽与华为甚至为其定下月销2万辆的目标,并释放年销40万辆的备料计划。但现实与预期严重脱节:上市后不到10天仅售出1901台,9月最后一周销量500台,10月首周进一步降至300台,同期问界M7销量是其数倍之多。

市场的冷淡反应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上汽集团股价自尚界H5上市后持续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一合作模式的疑虑。尽管尚界H5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等核心技术,且以1360km续航主打性价比,但在17-25万级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并未形成足够的差异化优势,未能复制问界的成功路径。

百万目标下的核心困局

鸿蒙智行2025年百万销量的目标,对应的是2024年销量的翻倍增长,但前三个月的表现已显露疲态:1月交付34987辆,2月跌至2.15万辆,3月甚至未敢公布销量,而同期零跑、理想等竞品月销均突破3.6万辆。赛力斯一季度超4.5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46.31%,更揭示出核心力量的疲软。

问题的关键在于“单点依赖”尚未打破。问界的销量下滑未能被其他品牌的增长填补,尚界的遇冷则让中端市场突破计划受阻。同时,品牌间的价格重叠、资源争夺等问题已逐渐显现:智界与享界在25万-35万区间形成竞争,华为的研发投入与线下渠道资源难以均衡分配,技术下放虽提升了尚界竞争力,却可能削弱智界的科技溢价。

鸿蒙智行的“五界演义”才刚刚拉开帷幕,问界独撑大局的现状、其他品牌的成长乏力、尚界的开局遇冷,都让百万销量目标显得遥远。如何在保持高端优势的同时激活中低端市场,在品牌协同与内部竞争间找到平衡,或许是其破解销量迷局的关键。

来源:生活新风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