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效率新闻】OpenAI推AI浏览器,其安全引争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7:48 1

摘要: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正在开发一款基于文本和音频提示生成音乐的新工具。该工具可用于为现有视频添加音乐或为现有声乐轨道添加吉他伴奏。目前尚不清楚 OpenAI 计划何时推出该工具,以及它是否会作为独立产品推出。有消息称,Open

聚焦国际科研前沿与财经科技,100条精选动态,是投资者每日必读。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正在开发一款基于文本和音频提示生成音乐的新工具。该工具可用于为现有视频添加音乐或为现有声乐轨道添加吉他伴奏。目前尚不清楚 OpenAI 计划何时推出该工具,以及它是否会作为独立产品推出。有消息称,OpenAI 正在与茱莉亚学院的一些学生合作,对乐谱进行注释,为该工具提供训练数据。此前,OpenAI 曾推出过生成音乐模型,但均早于 ChatGPT 发布。

2025 年 10 月 25 日消息,印度科学研究所和物理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酿酒酵母能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生存。研究人员用 5.6 马赫的冲击波和火星土壤中的有毒化学物质高氯酸钠对酵母进行极端测试,酵母虽生长变慢但未死亡,细胞内防御系统开启,产生核糖核蛋白(RNP)凝聚物应对压力。研究表明生命可能具备抵御火星环境压力的生存机制,或助力未来太空探索及太空医学发展。该研究发表于《PNAS Nexus》期刊。

据Earth.com 10 月 25 日报道,每年蚊媒疾病夺走数十万人生命,化学农药因蚊子产生抗性而效力渐失。如今,研究人员找到新帮手 —— 散发花香的真菌。国际团队改造绿僵菌菌株,使其释放长叶烯吸引蚊子,蚊子感染后数天内死亡。该真菌使用方便、对人安全,杀蚊率达 90% - 100%。它生产成本低,能在贫困地区广泛应用。目前研究团队正进行户外试验以获监管批准。

2025 年 10 月 25 日消息,东京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流入黄海的三条河流进行研究。发现河流携带源于陆地的碳,其含有的木质素为微生物提供养分,促使微生物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盐度上升会抑制微生物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研究揭示陆地活动与大气平衡的关联,指出可通过改善土地管理、保护盐度梯度等措施减少排放,还建议将河口纳入国家碳预算。

2025 年 10 月 25 日消息,夏威夷科学家从瓦胡岛附近海水中发现新细菌物种 Caulobacter inopinatus。该物种通常存在于陆地水域,其出现暗示陆地微生物入海的隐藏途径。海岸的海底地下水排放(SGD)会使淡水从陆地渗入海洋,携带细胞、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新物种的存在与 SGD 形成的陆地到海洋捷径相符。科学家还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该发现对了解海岸水质、渔业和珊瑚礁健康有重要意义。

2025 年 10 月 25 日消息,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不到 20 光年的 “超级地球” GJ 251 c,其质量约为地球四倍,位于恒星宜居带,可能存在液态水。该发现由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结合多天文台数据与新光谱。研究利用行星引力使恒星产生的微小摆动信号,借助 HPF 等仪器确认该行星。尽管目前无法确认其大气或生命存在,但它是未来寻找外星生命的理想目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文学杂志》。

据Earth.com 10 月 25 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一只被困在多米尼加琥珀中约 1600 万年的加勒比小土蚁化石,属新物种 Basiceros enana。它体型极小,是已知该家族最小成员。研究借助成像和解剖学定位其在蚁类家谱位置,揭示其伪装特征。该发现改写了此类蚂蚁分布范围,表明它们曾生活在加勒比地区,后消失。还为研究蚂蚁体型演化、岛屿生态系统变化等提供重要线索,研究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

据 Earth.com10 月 25 日报道,海洋中能生成碳酸钙外壳的浮游生物,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作用巨大。它们的生存、死亡和下沉影响海洋碱度、碳运输及全球气候。但目前气候模型常忽略这些浮游生物,可能导致低估海洋碳循环关键机制。不同钙化浮游生物特性不同,对碳循环影响有别。研究呼吁细化这些生物碳酸钙生产、溶解和输出的估算,将其纳入模型,以更准确预测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25 年 10 月 25 日消息,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在怀俄明州发现鸭嘴龙 “木乃伊” 化石。该恐龙死于约 6600 万年前,被埋在沙质河道。研究揭示其为最早有蹄爬行动物,前后肢足部姿态不同。科学家还总结出自然木乃伊化四阶段过程,即干燥、洪水掩埋、体腔填沙与生物膜形成、黏土矿物附着。怀俄明 “木乃伊区” 因特殊地质条件,多次出现黏土模板保存现象,此次研究发表于《科学》杂志。

据Earth.com 10 月 25 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对地球过去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全球平均海平面在整个末次冰期都有显著变化,并非仅在末期。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海底有孔虫贝壳,重建了过去全球平均海平面。研究还指出,更新世中期过渡时期气候周期从 4.1 万年转变为 10 万年,或与地球自转轴倾斜及南大洋碳循环有关。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冰盖变化时海洋升降速度,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据报道,欧洲航天局公布螺旋星系 NGC 1309 的图像。该星系距地球约 1 亿光年,有两个显著超新星 SN 2002fk 和 SN 2012Z。SN 2002fk 是 Ia 型超新星,可用于测量宇宙距离。SN 2012Z 不同,是 Iax 型超新星,属失败爆炸,留下 “僵尸恒星”。后续观测发现其仍发光且更亮,这挑战了超新星会摧毁母星的假设,也为超新星研究开辟新方向,天文学家正研究其部分爆炸机制。

研究人员或发现太阳降雨的秘密,即铁、硅和镁等元素的快速流动。太阳降雨由过热等离子体构成,与地球降雨有相似处,其下落时能揭示太阳磁性。此前模型假定日冕中元素分布恒定,而新模拟允许元素分布变化,发现 35 分钟后日冕雨就开始凝结。研究认为元素丰度变化影响辐射能量损失,引发冷却效应导致日冕雨,这有助于理解太阳运作及日冕加热。

近年来 “肠道微生物群” 备受关注,其实微生物群不仅包含细菌,还包括真菌,即 “真菌微生物群”。肠道真菌微生物群中念珠菌常见,抗生素、化疗等致其失衡,可引发感染及多种疾病。人体皮肤、阴道也有真菌微生物群,分别由马拉色菌、念珠菌主导,失衡会引发皮肤、阴道疾病。此外,肺部、母乳甚至大脑也可能存在真菌微生物群,但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有待证实。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全新制冷方式 —— 离子热冷却。它通过改变材料相态吸收或释放热量,可替代现有制冷方法,更环保安全。研究团队建模及实验表明其效率或超现有制冷剂,实验中用少量电荷实现 25 摄氏度温差。目前该技术待走出实验室,应用于商业系统,研究者还在探索不同盐的组合以优化制冷效果。

天文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的冰中发现生命的基石。研究人员在大麦哲伦星系一颗新生恒星周围冰中的复杂有机分子混合物里,发现乙醇、乙醛和甲酸甲酯等化合物,还首次在太空中确定发现冰态醋酸。该发现表明孕育生命的化学物质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研究人员计划对大麦哲伦星系更多年轻恒星展开研究,以确认这种化学反应是否普遍存在。

新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听到 “脑海中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将内心言语误认为是外界声音。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研究员托马斯・惠特福德解释,正常情况下大脑会预测自身声音,让处理外界声音的部分活动减弱,但患者的这一预测似乎出错,大脑像对他人声音一样做出反应。

在一项为期 12 个月的试验中,植入黄斑变性患者眼睛的微小芯片使 80% 的患者恢复了中央视力。试验患者希拉・欧文表示,植入前眼前像有两个黑圆盘且外部扭曲,植入手术无痛,当看到字母时非常兴奋。

化学分析显示,由小型哺乳动物粪便冲泡出的世界最昂贵咖啡,其风味化合物有所提升。研究认为,麝香猫的消化过程,包括自然发酵和酶吸收,改变了咖啡豆化学成分,强化了风味并增添独特感官特征。

一项针对前驱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预防疾病进展方面,其他因素比单纯减肥更重要。图宾根大学的赖纳・君佩茨 - 冯・施瓦岑贝格称,未来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不应只考虑体重,更应重视血糖控制和脂肪分布模式。

日本一项试验表明,通过直肠输送氧气作为气道堵塞的备用方案是安全的。该过程称为 “肠内通气”,研究人员设想对人类而言,是将富含高浓度氧气的全氟化碳液体直接输送到直肠,使氧气穿过肠壁进入血液,绕过传统呼吸问题。

一项大规模新研究称,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能还有降低患痴呆风险的益处。研究团队发现,预测低胆固醇的基因与较低痴呆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控制胆固醇的基因所影响的生物路径,也影响患痴呆的可能性。

美国研究人员引入一种光基新疗法,结合近红外 LED 光与氧化锡纳米薄片(SnOx nanoflakes)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该疗法是光热疗法的重要进展,采用廉价易获取的 LED 系统,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在实验室研究中对皮肤癌和结肠癌细胞有显著效果。此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可及性强等优点,未来或改变癌症治疗方式。

来源:深度剖析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