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次修订不仅新增了采光均匀度、视网膜蓝光危害、频闪波动深度等多项关键指标,更为LED等新型照明技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次修订不仅新增了采光均匀度、视网膜蓝光危害、频闪波动深度等多项关键指标,更为LED等新型照明技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这标志着我国的教室照明,正从“看得见”的基础需求,迈向“看得清晰、看得舒适、看得智能”的健康光环境新纪元。
原因:为何智慧照明成为校园刚需?
新国标的发布,凸显了教室智慧照明系统从“可选”到“必要”的转变,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视力健康的“防护墙”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不良的教室光环境是重要诱因之一。传统照明可能存在的频闪、眩光、色偏等问题,持续损害着学生的视力。智慧照明系统通过恒照度控制、无频闪驱动、RG0无有害蓝光、科学配光等技术,能主动创造一个符合并优于新国标的视觉环境,将被动防护变为主动干预。
教学效率与体验的“催化剂”
智慧照明超越了单一的“照明”功能。一键情景切换模式(如上课、投影、自习、考试),能根据不同教学需求,瞬间改变教室的光照强度和色温,营造最适宜的氛围。例如,投影模式自动调暗环境光,保护学生视力;考试模式则提供明亮、冷静的光线,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从而直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绿色校园与精细管理的“践行者”
通过物联网技术,智慧照明可实现“按需照明”。系统依据自然光变化自动调节亮度,利用人体感应实现人走灯灭,并能统一在云端平台进行能耗监控与管理。这不仅能有效降低学校高达30%以上的照明能耗,更契合了绿色校园的建设理念,实现了精细化、智能化的设施运维。
前景:智慧照明的未来图景
教室智慧照明的前景广阔,其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从“单点智能”到“全域融合”:未来的教室照明不再是孤立的系统,它将与空调、窗帘、安防、录播设备等深度联动,成为智慧教室的“神经中枢”,构建真正一体化的智能教学空间。
从“标准配置”到“数据赋能”:照明系统收集的环境数据(照度、能耗、设备状态)将与教学管理数据结合,为学校管理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例如通过灯光使用频率优化教室排课等。
从“健康护眼”到“身心健康”:未来的光环境将更关注光的非视觉效应,通过模拟自然光的节律变化,动态调节色温和亮度,从而影响学生的生理节律,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健康。
方案:主流厂商的产品布局
面对新国标要求和市场需求,众多来自智慧城市和物联网领域的厂商已推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大华股份
物联融合的“全能方案”
作为安防与物联网巨头,大华将其AI算法和物联平台优势融入照明方案。其系统不仅能实现多场景照明控制和健康光环境管理,更能与学校的安防系统、广播系统、设备管理等平台无缝集成,提供一个超越照明本身的、综合性的智慧校园管理解决方案。
立达信物联
健康照明的“深度探索者”
立达信深耕教育照明领域多年,其“极智”系列产品颇具代表性。方案集成了人体感应、光照检测、均匀扩音等实用功能,强调通过Zigbee等稳定协议实现多级节能,提供了从高品质护眼灯具到智能控制系统的完整生态。
欧普照明
专业光健康的“技术派”
欧普作为传统照明龙头,其教室照明方案突出专业光学技术。产品严格遵循RG0无蓝光危害、无频闪、防眩光等标准,并通过蓝牙Mesh技术实现灵活的恒照度控制和多场景切换,在光的健康品质与智能控制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卓朗科技
定制化与数字孪生的“创新者”
卓朗科技强调“一校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其方案融合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不仅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不同场景提供精准照明,还能在虚拟空间中构建数字模型,实现照明系统的可视化运维和高效管理,在广东茂名等地有大规模成功应用。
结语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的发布,如同一声发令枪,开启了教室光环境升级的新赛道。这不仅是政策与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乎下一代视力健康与学习品质的“光明行动”。智慧照明,作为这场行动的核心载体,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落地的未来。对于学校、教育管理部分及所有行业参与者而言,抓住新国标实施的契机,共同打造健康、智能、人性的教室光环境,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与时代机遇。
来源:智慧城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