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代号,真能吓跑12万大军?” 这话要是发朋友圈,八成有人回你:“编,接着编。” 但是现实偏偏就爱打脸,这件事情确实是发生了。1950年那个闷热的夏夜,蒋介石真就因为审讯室里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连夜下令:舟山撤军!12万人,说走就走,连锅碗瓢盆都顾不上收拾,
“一个代号,真能吓跑12万大军?” 这话要是发朋友圈,八成有人回你:“编,接着编。” 但是现实偏偏就爱打脸,这件事情确实是发生了。1950年那个闷热的夏夜,蒋介石真就因为审讯室里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连夜下令:舟山撤军!12万人,说走就走,连锅碗瓢盆都顾不上收拾,那么到底是什么说的话,会让老蒋如此害怕呢?
你肯定好奇:这“东海”到底是谁?是特工?是间谍?还是什么神秘组织的头目?其实他就是吴石将军,一个穿将官服、挂中将军衔、天天在国防部开会的“党国栋梁”,对,连老蒋也料不到会是他。可没人知道,这位表面风光的高官,私下干的却是最要命的活儿:把老蒋的军事机密,一沓一沓,悄悄递到对岸。
这事搁今天,妥妥是爆款剧的设定:顶级卧底+极限反转+悲情结局。可当时,连亲手抓他的毛人凤都一脸懵:“这人不是刚升官吗?不是委员长心腹吗?怎么一开口就把命搭进去了?”
但如果你站在蒋介石的位置,就能咂摸出那晚他为何手抖。老蒋怕的不是吴石这个人,而是“东海”背后那张看不见的网!此话怎讲呢?要知道当时舟山的布防、兵力、补给线,早就被摸得一清二楚。如果坚持再守下去,不是打仗,是送人头。
吴石将军他是福建闽侯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是保定军校毕业,又跑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回国后一路青云直上,成绩一直优异,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之时,吴石已经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全军作战计划、防线部署、后勤调度,全在他眼皮底下流转,掌握着国民政府非常重要的情报。按道理来说,吴石将军这种身份的人,应该是铁杆“忠党爱国”才对。可偏偏吴石将军早在1948年,他就悄悄和大陆搭上了线,决定输送情报线索给我党。
只不过,吴石没入党,也没宣誓,甚至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为的就是好帮情报工作。至于吴石将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也非常简单,他心里清楚:这场仗,打得够久了。老百姓流的血,已经漫过田埂、淹了街巷,再这么耗下去,百姓确实扛不住。如果用情报换和平,哪怕只少死一个人,也值得赌上这条命。
而舟山,正是这场豪赌的筹码。
对于老蒋来说,舟山群岛不是几座小岛,而是命门,此话怎么说呢?这里卡在长江出海口和台湾之间,既是“反攻大陆”的跳板,更是台湾的最后一道海上屏障。在1949年底之时,老蒋在那里塞了12万精锐,配上海军舰队、空军基地,嘴上喊着“反攻在即”,心里却慌得不行!因为这个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万一解放军从舟山直扑基隆,台湾可就真成孤岛了,老蒋他真的不敢再堵下去了。
只不过,让老蒋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参谋次长,正是那个把舟山防御图“打包发货”的人。
吴石传情报的方式,比谍战片还要精彩,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不用电报,不靠密信,而是把几十页的布防图缩成指甲盖大小的微缩胶卷,塞进胭草盒的夹层,或者香烟的过滤嘴里。他的联络员朱枫,看起来就是个温婉的女商人,实则是一条隐秘战线上的关键枢纽。在1950年初,整套舟山守军的兵力分布、火力死角、补给航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对岸,只不过老蒋当时还压根儿不知道。
这些情报有多致命?对于老蒋来说有多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舟山守军撑不过三个月,这就是老蒋慌的原因。不是打不赢,是根本守不住,因为敌人连你哪天换岗、哪艘船运粮都知道。
1950年1月,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吴石将军当时其实已经大概知道情况,可惜让吴石没有料到的是,3月1日深夜,保密局特务破门而入,把正在家中的吴石带走。毛人凤当时还嘀咕:“顶多是个泄密的高官,不至于掀翻天。”毕竟,中将军衔摆在那儿,总得留点体面吧?
可审讯室里的气氛,越来越不对劲。
主审官谷正文先是软话哄着:“只要你交出情报网,委员长可以既往不咎。”吴石低头不语。接着上刑,电击、鞭打、灌水,轮番招呼。可这人硬是咬紧牙关,一个字没吐。直到谷正文试探着问:“我们查到国防部有个代号叫‘东海’的,你认识吗?”
吴石将军缓缓抬头,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只轻轻说了一句:“我就是东海。”
这句话,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炸穿了整个台湾高层的心理防线。
消息传到蒋介石案头时,他正焦头烂额。就在同一天,海南岛失守的战报也送到了,1950年5月1日,解放军拿下海南,国民党海防体系再遭重创。他手里攥着两份电报,手微微发抖:一边是“东海”认罪,意味着舟山防御早已被对方摸透;一边是海南沦陷,解放军士气正盛。他猛地站起来,冲着副官吼:“立刻!马上!舟山所有部队连夜撤回台湾,一个不留!”
所有人都傻了眼。前几天还信誓旦旦说“舟山是反攻基地,死也要守住”,怎么一夜之间就弃如敝履?毛人凤壮着胆子问:“委员长,12万大军,真就因为一个人一句话撤了?”蒋介石冷冷瞪他一眼:“你懂个屁!”
其实他心里门儿清:吴石认下“东海”,不是逞英雄,是在告诉他,“你们的底牌,我全交出去了,再守就是送死。”与其让12万人白白牺牲,不如保存实力,死守台湾。他在日记里写:“舟山军队安全撤退,增防台湾之军事基础赖此为本。”这话,他没对任何人说,包括毛人凤。
1950年5月13日至16日,国民党12万守军趁着夜色仓皇撤离舟山,连重炮和弹药都来不及运走。而吴石,却没能活着离开台湾。
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吴石将军被押赴刑场,最终被枪决。临刑前,吴石没喊口号,没骂敌人,只向看守要了支烟,深深吸了一口,轻声说:“能为两岸少流点血,值了。”
毛人凤后来一直琢磨“东海”到底有多重,直到1956年去世都没想明白。在他眼里,这是情报战的溃败;可他没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吴石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停”。他用自我牺牲,换来了舟山免于一场血战,也间接保全了无数家庭。
今天回头看,吴石的选择或许仍有争议。有人说他“背叛党国”,可更多人会说:他背叛的,是无休止的战争;他守护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
对于此,您怎么看呢?
来源:不甘侃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