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企业退休人员来说,每月按时领到养老金是基本保障,但随着生活成本上涨、健康需求增加,仅靠基础养老金有时难以应对晚年的突发支出。其实,国家和地方层面早已出台多项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额外保障”政策,只是部分政策落地不及时、覆盖不全面,不少老人没享受到。人社部门作为
企业退休人员的“额外保障”该落实了!人社部门这样发力才靠谱
对企业退休人员来说,每月按时领到养老金是基本保障,但随着生活成本上涨、健康需求增加,仅靠基础养老金有时难以应对晚年的突发支出。其实,国家和地方层面早已出台多项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额外保障”政策,只是部分政策落地不及时、覆盖不全面,不少老人没享受到。人社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若能从四个关键环节发力,这些保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退休老人更安心。
首先得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的“额外保障”不是“福利施舍”,而是政策明确的权益补充,主要涵盖这四类:一是养老金倾斜调整,对高龄、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多涨钱;二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部分企业未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导致退休后少一笔收入;三是医疗补充保障,比如退休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提高;四是社会化服务保障,包括社区养老、体检补贴等。这些保障能否落地,人社部门的推动是关键。
第一发力点:摸透底数,让“应享未享”人员精准上榜
不少额外保障政策落不了地,根源在于“底数不清”。比如部分企业未给职工缴纳企业年金,退休人员自己不知情;还有高龄老人因信息未更新,没领到倾斜调整的养老金。人社部门需主动出击,做好两类排查:
- 企业合规排查:联合税务部门,对近10年破产、改制及存续企业的年金缴纳情况逐一核查,列出未缴、欠缴企业清单,督促其为退休职工补缴或补偿,避免企业“甩包袱”。
- 退休人员信息核查:通过社保系统、社区登记等方式,更新退休人员年龄、健康状况、居住地址等信息,建立高龄、重病、困难退休人员专项档案,确保倾斜政策、医疗补贴等精准发放,不遗漏一人。
就像某地人社部门2024年开展的专项排查,发现有32家企业欠缴286名职工的企业年金,通过约谈企业、依法追缴,最终为这些退休人员补发了人均2.3万元的年金,不少老人感叹“没想到还有这笔钱”。
第二发力点:打通堵点,破解企业年金“缴纳难、领取繁”问题
企业年金是企业退休人员重要的额外收入,但目前覆盖率不足30%,中小企业几乎是“空白区”。人社部门需从两方面破局:
- 降低参与门槛:对中小企业推行“简易年金制度”,允许按最低5%的比例缴纳,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简化备案流程,线上就能完成登记,不用来回跑部门。
- 优化领取服务:针对退休人员反映的“领取手续复杂”问题,实现年金账户与养老金账户互通,达到退休年龄后自动核算发放,不用再提交纸质材料。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人社服务点可上门协助办理。
第三发力点:升级医疗保障,减轻退休人员看病负担
晚年看病花钱是退休人员最大的顾虑,人社部门需联合医保部门,强化两类医疗额外保障:
- 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双重倾斜”,一是将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二是报销比例提高10%-15%,比如普通居民报销60%,退休人员可报70%-75%;同时将常见的慢性病特效药纳入报销范围,减少老人自付药费。
- 推行免费体检常态化:协调财政和社区医院,为65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项目涵盖心脑血管、肿瘤筛查等老年高发疾病,体检结果直接同步到医保健康档案,方便后续诊疗。
比如江苏某地人社部门2025年推出的医疗保障升级政策,让退休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从1.8万元降到9000元,报销比例提高到75%,不少患重病的退休老人自付费用减少了近三成。
第四发力点:延伸服务,让社会化保障“走进家门”
对退休老人来说,生活便利和情感关怀同样重要。人社部门需联合社区、养老机构,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落实三类社会化保障:
- 生活照料服务:为独居、失能退休老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家政服务,费用从社保公益金中补贴一部分,个人只需承担少量成本。
- 文化娱乐服务:依托社区活动中心,开设老年大学、书法班、健康讲座等,丰富退休生活;定期组织义诊、法律咨询,解决老人实际需求。
- 应急帮扶服务:为老人发放“一键呼叫”设备,对接社区人社服务站和急救系统,遇到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让老人和家属更放心。
人社部门发力的同时,也需要退休人员主动配合:定期核对社保信息,及时更新个人情况;若发现企业未缴年金、应得补贴未发放等问题,可拨打12333举报,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
总结一下,企业退休人员的额外保障不是“空中楼阁”,人社部门只要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打通企业年金堵点、升级医疗保障、延伸社会化服务,这些政策就能从“纸上”落到“实处”。退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这份额外保障既是对他们的慰藉,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的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哪些额外保障?有没有遇到过年金没落实、补贴没领到的情况?你觉得人社部门还该在哪些方面发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的声音被听到。
来源:平淡如水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