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绩与千叟状元楼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7:36 1

摘要:清朝乾隆五十年,一百一十四岁的樊大绩受各级地方政府的推举去北京参加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宴会上,由于其年龄最长,又有故友(曾为帝师)的介绍,加之樊大绩超凡脱俗的仪表和举止,乾隆帝对樊大绩分外喜爱,笑称其为“千叟状元”。虽然是乾隆帝一时高兴的笑称,可是自古君王无

从前,叶县西南二十五里大樊庄,有一所千叟状元楼,是清代及民国时期方圆百里内的地标性建筑。它曾以壮丽的娇姿、彰显着樊氏家族过往的荣耀与辉煌。

清朝乾隆五十年,一百一十四岁的樊大绩受各级地方政府的推举去北京参加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宴会上,由于其年龄最长,又有故友(曾为帝师)的介绍,加之樊大绩超凡脱俗的仪表和举止,乾隆帝对樊大绩分外喜爱,笑称其为“千叟状元”。虽然是乾隆帝一时高兴的笑称,可是自古君王无戏言,大绩闻听受宠若惊,随即倒地跪谢皇恩,由此,樊大绩便有了千叟状元的美称。

千叟状元也就是世间最年长老人,是乾隆皇帝爱老敬老的体现。当乾隆皇帝问到,他百余岁之体为何如此健壮,有何妙决时?大绩则毫不保留讲了很多健康、医疗和养生的知识,乾隆甚感兴趣,并专门安排时间,由樊大绩授传《大周天行气养生法》。

据说,在樊大绩之前只有小周天行气的功法,而大周天行气是由樊大绩所创。千叟宴后,从此才传播到全国各地,而流传到今天。作为特殊的礼遇,乾隆皇帝赐给樊大绩一幢碑刻题字“锦帛老人樊大绩?仟嵗嵗功碑”和一幅“等同鹤寿”的匾额题字,均由皇宫造办处雕造后运抵回乡。一路上,自然是仪式隆重,州县各有接送。抵乡后,远近乡邻奔走相告,樊氏族人更是欣喜若狂。然而高兴之余,却又为匾额的存放犯了愁。一进三宅的樊大绩大院,几十间房屋,可存放在哪里都觉得不合心意,于是家产雄厚的众儿孙商议后,决定在一处座由南向北的三进大院的后面修建成千叟状元楼。

此楼修建,工期整用了一年时间。竣工后,举行了剪彩仪式。各级官员齐来相贺。由河南巡抚题字的“千叟状元楼”门牌,高悬门头。乾隆皇帝御笔金匾供设于一楼主间的闪屏(也叫屏风)之上。闪屏两边两根直径50公分粗的立柱相供卫。

立柱上书有一幅对联。上联:“千叟之首彭祖再世”下联:“悬壶济世号称九仙”。粉壁之上,樊大绩将一生行医心得,疑难杂症八十一例病案工笔书写,并绘有《大周天行气养生图解》。千叟状元楼,楼基为五尺砖砌高台,高台周边以高约三尺的石槛为栏杆。前后门外阅台接土地数层石阶供上下。楼体起于高台,七檩七脊,高低共三层。每层四周长廊环绕,支撑长廊的立柱左右各四根,前后共十六根,由下至上,贯通到顶。长廊之外与台栏之间为阅台,阅台八砖铺地。台沿上植海棠三五株,相伴院中石榴红。整栋楼气势雄伟而不失灵秀之气。雕梁画栋,挑檐如飞,木刻出自名匠之手,石工不逊于曲阳匠人之艺。仰观壮丽可作建筑之精品,俯视高楼续于广厦瓦舍,亭台参差,足显樊氏之富足。

千叟状元楼修成后,引东西两条河流相会而环绕村落,成长湖在村东,名曰:东坑、小庙坑和后坑。或窄或宽而连通,粼波映于朝霞,群星泛于水中。漫步于阅台之上颂古今圣贤之文,登高楼而眺望,可见远山之峥嵘。一年四季登楼远眺村外,可见春天盛开的百花,夏天金色的麦浪,秋天累累的硕果,冬天皑皑的白雪。天赐美景尽收眼底。

千叟状元楼,阅尽人间沧桑,历经百年风霜,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换。它是一处古迹,一处胜景,也是一处方园数百里的地标,又是历代樊氏子孙读书习文的场所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楼两头各有一间为藏室,存有数千册书籍,种类齐全。中间五间为大厅,农忙之余,人们常聚于此,或读书练字,或工于书画棋琴,也或谈古论今。樊氏族人历代人才辈出,其原因之一,就与千叟状元楼所蕴藏的文化底蕴相关联。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千叟状元楼历经战乱尚存数百年,后却毁于解放后柳营建乡时。

当时樊庄归柳营乡管辖,乡里准备建学校,没有资材,就有人提议拆掉此楼。后来,这一建议竟被采纳了,用这栋楼的木材,砖瓦及石料建了柳营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材。

可是,今天又能有几人知道千叟状元楼的前世今生呢?千叟状元楼没有了,而它雄伟壮观的形象一直耸立在樊氏家人的记忆中,因为它是一个跳动着的文化音符。

“千叟状元楼,楼高高入云,打开楼花门,能见天上人······”不知古稀的老人们能否再唱这儿时的歌谣。

人物简介

樊大绩,任店镇樊庄人,生于1671年(康熙十年),卒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享年120岁。其自幼从事学医,尤善针灸、重养生、乐善好施,终生行医,名扬叶舞鲁宝等县。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他114岁,经叶县令荐举,应皇帝诏赴京参加千叟宴。席间乾隆帝闻听其是参宴老人中年龄最长者,遂亲自为其斟酒,并当场书写“等同鹤寿”四字相送。宴毕为表彰其一生行医,济世救人之举,皇帝又送“锦帛老人?仟樊大绩歲歲功碑”等字,让其回乡刻立功德碑。此碑雕有九龙、碑头有“皇恩”二字,立于村西桥头,至今尚存。

作 者:樊俊杰
编 审:樊代道
编 辑:樊帅营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