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医生发现:一旦开始戒烟,5件事就不要做了,别害了自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7:11 1

摘要:戒烟,是很多人心中压着的一件大事。说实话,真比减肥难多了。尤其是那些抽了十几二十年的老烟民,一根烟下去,像是整个人都松了口气。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烟,让人上瘾,也真的伤身。

戒烟,是很多人心中压着的一件大事。说实话,真比减肥难多了。尤其是那些抽了十几二十年的老烟民,一根烟下去,像是整个人都松了口气。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烟,让人上瘾,也真的伤身。

很多人知道烟有害,但不知道的是,戒烟这事儿,做对了是救命,做错了可能反而伤身。这不是危言耸听,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的临床研究发现,一旦开始戒烟,有几件事最好别做,否则可能毁了整个过程。

有人一咬牙,烟一丢,什么都不干了,以为“狠一狠就过去了”。其实真没那么简单。

香烟的核心成瘾成分是尼古丁,而它在大脑中影响的是多巴胺释放。这个过程就像奖励机制一样,一根烟下去,大脑得到“安慰”,焦虑、烦躁就被短暂压住了。

一旦突然戒掉,身体会迅速进入“断供”状态,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很多人会出现情绪暴躁、心慌失眠、注意力下降……甚至出现轻度抑郁倾向。

这个时候,如果连其他舒缓方式都不找,就靠“硬扛”,那只会让大脑更痛苦。很多人坚持不过三天就复吸了。别一下子把所有“出口”都堵死。适度的运动、听音乐、散步,都是不错的替代方式。

有些人在戒烟时会猛吃。嘴里没烟,手里就得拿点什么,一不小心就变成不停地吃零食。

尤其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像薯片、巧克力、碳酸饮料,这些“替代品”看似能缓解焦虑,其实不过是换了种形式的成瘾

更麻烦的是,烟瘾刚戒掉,胃口突然变好,代谢还没调整过来,体重就窜得飞快。有研究显示,戒烟后半年内体重平均会上升4-5公斤,尤其是通过“吃”来缓解的人,增重幅度更大。

体重上去了,血压、血糖、胆固醇都跟着乱套,戒烟的好处还没来得及体现,新的健康问题就冒出来了。千万别让嘴巴决定你的健康路线。

说实话,这个误区真的很常见,尤其是年轻人。总觉得电子烟“没明火、没焦油”,看起来“科技感满满”,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比传统香烟安全。

可事实是,电子烟的危害远远被低估了。加拿大卫生研究院最新报告指出,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浓度是可以人为调节的,很多产品反而比传统烟更“上头”。

更别说其中的丙二醇、甘油、香精等成分,在高温雾化后会释放出甲醛等有毒物质。对肺部的刺激甚至可能更强,尤其是青少年和肺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后更容易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说白了,电子烟不是“戒烟工具”,它只是换了个马甲的烟罢了。别上当了,别拿健康做成分实验。

很多人戒烟失败,不是因为下定决心不够,而是太过“自我硬扛”。

加拿大医学协会的临床实践指南里明确写道,戒烟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是行为干预+药物支持,而不是靠“意志力”单打独斗。

像安非他酮、伐尼克兰这类药物,能有效缓解戒断反应,帮助大脑逐步脱离尼古丁依赖。再配合戒烟门诊的心理辅导,能把成功率从不到10%提高到35%以上

可偏偏很多人觉得“丢脸”“麻烦”“不至于”,于是自己窝在家里熬。熬着熬着,人就崩了。求助不是示弱,是对自己负责。身体是自己的,别用倔强做代价。

这点特别容易被忽略。很多人以为戒烟只是“我不抽就行”,但忽略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明明已经戒了一周,结果朋友聚餐时一桌子烟味,旁边有人点了一根,脑子里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冒出来了:“就一根,没事。”

可问题是,烟瘾就是这样被引回来的。研究表明,环境诱发是戒烟复吸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那些在餐厅、酒吧、工地、办公室等经常与烟打交道的场所工作的人,复吸率明显更高。

戒烟初期最好刻意“避开”这些高风险场景。如果朋友不理解,说实话也没关系。健康这事,自己明白最重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刘志辉.戒烟干预的行为模式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4):305-309.

[2]赵丽华.电子烟对青少年健康的潜在危害与监管建议[J].卫生软科学,2022,36(6):44-47.

[3]李明,张宏伟.戒烟过程中体重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11):1179-1183.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