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肇庆市怀集县举行2025年农业招商暨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启动仪式。通过搭建高水平招商推介平台,展示优越的制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种业企业和产业链关联项目,推动怀集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好消息!
确定了,肇庆怀集
将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日前,肇庆市怀集县举行2025年农业招商暨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启动仪式。通过搭建高水平招商推介平台,展示优越的制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种业企业和产业链关联项目,推动怀集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区域力量。
先天禀赋 后天积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面积最大的县,
怀集地处粤桂湘三省(区)交汇处,
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重要枢纽。
打造成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怀集先天优势明显,后天格外努力。
这里自然天赋异禀
境内盆地散布,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建设万亩级核心标准化制种基地,中北部山区海拔在450~600米之间,是建设亲本繁殖与制种基地的理想场所。在气候上,年均气温20.5℃-21.5℃,无霜期超过300天,能够精准匹配杂交水稻制种对“温、光、水”的需求。
这里拥有千里沃野
全县储备用于水稻制种基地的土地面积达5万多亩,涉及7个乡镇,其中大岗、冷坑、梁村镇均拥有万亩以上连片土地资源,为打造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奠定了坚实的土地基础。今年早造完成了6000多亩节水抗旱型杂交稻种植示范,并在大岗镇成功打造了1000亩水稻制种示范基地。
△ 以上图源怀集发布
这里产业配套完善
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超74万亩,产量约30万吨,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市首位。拥有规模化水稻产业相关企业300余家,水稻烘干中心6个,日烘干能力共990吨。在此基础上,全力招引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肇庆丰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集中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专家团队等技术力量,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品种。
△ 李嘉琪 摄
10月20日,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余新桥等专家提前到怀集制种基地考察指导,对制种水稻进行现场验收。测产结果显示,样地鲜谷重216.108公斤,折算标准水分(13.5%)后,干谷平均亩产达186.93公斤,取得了制种攻关的“开门红”。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表示:
“怀集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十分适合秋季制种。而且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周到,还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现代烘干设备、育秧厂等配套及办公条件,我们企业可直接‘拎包入驻’,加速制种产业发展。”
“我们今年在当地部分田地已投入适应性品种,计划明年下1000至2000亩订单。”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剑锋介绍,还推介其核心合作伙伴福建团队及海南团队到怀集,希望真正把土地、设施等都充分运转起来,携手地方实现既定目标。
打造华南制种高地
根据怀集县创建国家水稻制种大县实施方案,怀集将实施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和示范、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八大目标任务,力争流转整合土地约5万亩,实现“一田一码”基地认证与质量追溯,树怀集“湾区品牌”,申报“怀集燕都珍稻种”地理标志。
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中慢介绍,
接下来,怀集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在土地流转上,采用“国有企业+土地流转+N”的创新模式,并积极探索“水稻制种+蔬菜轮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地使用率;
◉二是在服务保障上,出台水稻保险、水稻金融贷款等相关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在政策激励上,针对水稻制种推出专项奖补政策。通过多方协同发力,稳步推进怀集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 以上图源怀集发布
怀集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发展目标:
2025年(启动年):完成土地流转整合2万亩以上;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
2026年(筑基年):制种面积达到0.5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
2027年(提质年):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种子加工转化率达到85%;
2028年(达标年):制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6亿元;
2029—2030年(提升年):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种子出口额达到5000万元;
2031年(巩固年):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15亿元。
从自然禀赋到产业基础,
从自身发展到国家责任,
怀集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的
路径清晰、价值凸显。
随着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的
持续推进,
“怀集种、种天下”的愿景必将实现,
这粒“金种子”也终将
撬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的大格局。
来 源: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李嘉琪 卢国红 罗昭) 羊城晚报(记者 杨再睿) 怀集发布
编 辑:翟舒婷
来源:肇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