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趣的是,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往往只需要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扭转。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家庭。
有趣的是,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往往只需要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扭转。
这个人不是老师,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妈妈。
孩子的成长路上会遇见无数人,但真正能触及他内心最柔软处的,只有妈妈。
妈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拥抱,都具有神奇的治愈力量。
今天我地从众多教育案例中总结出六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01
所有厌学的孩子,心里都藏着说不出口的委屈。
有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突然不肯去学校,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妈妈没有责骂,而是每天在儿子门前坐一会儿,轻声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妈妈在这里陪你。”
第三天,儿子打开门,扑进妈妈怀里大哭。原来他在学校被同学孤立,不敢告诉任何人。
妈妈轻轻拍着他的背:“别怕,有妈妈在。”
从那天起,男孩慢慢恢复了上学。
孩子的心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妈妈用耐心去呵护。
当孩子关闭心门时,粗暴的推搡只会让门关得更紧。
唯有温暖的守候,才能让门重新打开。
《亲子关系的秘密》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都是在呼唤爱。
真正智慧的母亲,不会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先读懂他行为背后的求助信号。
以温柔之心对待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智慧。
02
有位单亲妈妈发现上初中的女儿开始逃课。
她没有立即质问,而是每天提早下班,为女儿准备精致的晚餐。
餐桌上,她不再问“作业写完了吗”,而是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趣事。
两周后的一个傍晚,女儿突然说:“妈妈,其实我不去学校是因为数学跟不上,觉得自己很笨。”
妈妈放下筷子,握住女儿的手:“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数学也常常不及格。”
那天晚上,她们聊到深夜。
第二天,女儿主动回到了课堂。
陪伴不是监视,而是创造让孩子安心的氛围。
在孩子迷茫时,妈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束光。
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回头时总有人在等他。
当孩子在学业的道路上跌倒,妈妈的陪伴不是直接扶起,而是在他身边坐下,告诉他:“累了就歇会儿,妈妈陪你。”
这种无声的支持,往往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03
有个高二男生沉迷游戏,拒绝上学。
妈妈没有收走他的手机,反而请教他如何玩游戏。
从那天起,每天晚饭后,母子俩会一起研究游戏攻略。
渐渐地,妈妈在游戏聊天中了解到,儿子是因为觉得读书无用才放弃学习。
“你说得对,不是每个人都要走读书这条路。”妈妈边说边展示自己整理的资料——不同职业的发展路径和要求。
三天后,儿子主动减少了游戏时间:“妈妈,我还是先把高中读完吧。”
说服不如疏通,禁令不如引导。
妈妈放下身段的姿态,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触动孩子。
许多父母习惯于高高在上地指挥孩子,却忘了自己也曾年少轻狂。
智慧的母亲懂得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只有先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带领他看见更广阔的天空。
04
一个女孩因考试成绩一落千丈而拒绝去学校。
妈妈没有催促她,而是在每个周末带她去不同的地方——图书馆、科技馆、花市、老街。
她们一起读小说、做实验、插花、听老人讲故事。
一个月后,在从植物园回家的路上,女孩突然说:“妈妈,其实世界这么大,我不该把自己困在一次考试里。”
第二天,她背起书包走出了家门。
见识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当孩子被困在分数的牢笼里,妈妈要带他看见人生的多种可能。
现在的孩子被困在狭小的教室里,盯着课本上有限的知識,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
这时候,妈妈就要做那个打开窗户的人,让孩子呼吸到不同领域的空气,闻到生活的多种芬芳。
孩子的世界不该只有课本和考试,还有星空、艺术和远方。
05
有位职场妈妈发现儿子连续三天逃学去网吧。
她请了半天假,坐在儿子常去的网吧门口等他。
儿子出来看见妈妈,吓得脸色发白。妈妈却微笑着说:“这里网速确实比家里快。”
回家路上,儿子忐忑地问:“你不骂我吗?”
妈妈摇摇头:“妈妈相信你这样做一定有原因。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说说。”
那晚,儿子坦白因为和语文老师闹矛盾,赌气不去上课。
妈妈轻轻拥抱着他:“谢谢你信任我。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信任是孩子内心最珍贵的养分。
妈妈的信任能够修复孩子受伤的自尊。
当全世界都在质疑孩子时,妈妈的信任就像黑暗中的灯塔,让孩子找到归航的方向。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不是纵容,而是对孩子本性善良的坚定信念。
06
一个初三女生在月考前夕崩溃大哭:“我不想上学了!”
妈妈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找出女儿三年前的日记本,翻到其中一页:
“今天数学考了满分,老师表扬了我。原来努力真的有用!”
女儿看着自己稚嫩的笔迹,破涕为笑。
妈妈搂着她的肩膀说:“你看,你曾经那么棒,现在也一样可以。”
第二天,女儿平静地走进了考场。
在孩子忘记自己有多优秀时,妈妈要帮他找回曾经的光芒。
每个孩子都曾是满怀热情的学习者,只是在挫折中渐渐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智慧的母亲懂得珍藏孩子每一个成长瞬间,在他迷失时轻轻提醒:
“看,你曾经那么勇敢,那么优秀。”
这些记忆就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妈妈细心地串起来,在黑暗中依然闪闪发光。
▽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道:母亲是孩子命运的掌舵人。
当孩子在学海中迷航,妈妈不是替代他划船,而是成为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
你的光不一定最亮,但一定是孩子最熟悉、最信赖的。
孩子的求学路上会有无数老师,但妈妈是那个永不卸任的班主任。
只要我们用心陪伴,用爱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学习热情。
点个赞吧,愿每个妈妈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最温暖的那束光!
来源:趣说A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