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邵阳各地古书院在遗址基础上迎来复兴热潮,隆回县归与书院、新宁县金城书院、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洞口县凤溪书院等多座书院重焕生机。这不仅是建筑的还原,更是文明记忆的接续——以“文明实践+书院文化”为核心路径,邵阳将书院打造成培育文明乡风、涵养良好家风的重
邵阳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书院文化源远流长,独立之思、理性之光、人文之暖早已融入城市文明血脉,成为学风与民风的精神底色。
近年来,邵阳各地古书院在遗址基础上迎来复兴热潮,隆回县归与书院、新宁县金城书院、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洞口县凤溪书院等多座书院重焕生机。这不仅是建筑的还原,更是文明记忆的接续——以“文明实践+书院文化”为核心路径,邵阳将书院打造成培育文明乡风、涵养良好家风的重要载体,让新时代文明清风伴着书香,浸润寻常百姓家,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明实践+乡风培育 拓展特色阵地
隆回县归与书院自2019年创立以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2023年“党史进乡村、阅读进乡村、音乐进乡村”的实施深受群众欢迎。
隆回县归与书院
该书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设置“留守儿童放学后守望计划”“乡村阅读计划”“乡村社区营造计划”等公益项目,开展活动100余场,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文化进乡村,归与书院举办乡村振兴高端论坛4次、乡村稻田音乐节6场、亲子研学课堂10次、乡村公益课堂15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20余场、乡村篝火晚会30余场。
归与书院大讲堂——“党史进乡村”现场教学
归与书院以“文明实践”为内核,搭建乡村文化振兴平台,积极联络新乡贤、公益组织、高校志愿者、返乡务工人员等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创新乡村产业资源,积极对接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打造乡村产业品牌,积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村民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昔日的“读书台”,如今成了培育文明乡风的“民心台”。
洞口县凤溪书院
2023年10月,洞口县凤溪书院在凤溪村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下重建修缮,规划设计为乡村书院,打造成凤溪村文化公益活动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改造后焕然一新。
学生在凤溪书院阅读
该书院还依托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开展了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凤溪”“走出凤溪”“振兴凤溪”“文化凤溪”四个馆,为展示凤溪村的发展变迁、提供文化学习和培训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院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学习、读书,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知识讲座,为学子和村民提供了精神滋养。
“文化传承+党性教育” 打造文明高地
书院,天生便是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的“沃土”,也成为了培育家国情怀、涵养文明乡风的“精神地标”。
洞口县凤溪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积极行动,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如连续四年的重阳节活动、连续两年的高考优秀学子奖励活动,在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方面成效显著,至目前已有30余家市县机关单位到凤溪书院开展过相关学习活动。
新宁县金城书院,初名清泉书院。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新宁涌现出241名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一批湘军(楚勇)将领就是从金城书院到岳麓书院走出来的翘楚。近年来,该书院成功举办了多届书画大赛、书院文化论坛,还深入开展了国学读书会、二十四节气茶话会等特色活动,并集结出版了《书院春秋》系列、《地域文化系列·古桥、古宗祠、古民居》多册书籍,特别是“中国•崀山首届书院文化论坛”的举办,更是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书院文化与崀山文旅融合共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新宁县金城书院举办元宵节猜灯谜活动
为了深入挖掘和整理书院文化,推动新时代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金城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与书画名家委员会,新宁本土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千年谏议书院及夫夷古城文化的整理与发掘工作。未来,金城书院将继续秉承以“扬书院文化,建书香新宁”为宗旨,实行“公益为主,政府支持,社会赞助”的运行机制,挖掘整理、弘扬传播、研究推广、创新发展书院文化、濂溪文化、舜帝文化、湘军(楚勇)文化、地域(乡俗)文化等,努力将金城书院建成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心、旅游文化的精品名片、夫夷文化的特色祠堂、乡贤文化的智慧宝库。
新邵县白水古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于2020年正式成立。基地的成立不仅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成为了社会实践与文化艺术的大众平台,以及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基地通过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建设了一支居民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旨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此外,基地还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人们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自开放以来,充分发挥旅游、接待、文保、教育功能。当地政府秉持“修旧如旧”原则修缮,不仅保留清代风貌,更将其打造成“党史学习+家风教育”的文明实践高地。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接待社会团体年2500余场次。该院采取专业讲解、志愿者讲解和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按湖南省“五好”讲解员标准严格要求,做到常讲常新。近3年来,该院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传统文化教育 、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参加人数达到52万余人。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